古代一个时辰是指几个小时

古代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并以地支来命名,把一个昼夜平分成十二段,每一段就叫一个时辰,合起来就是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是从半夜算起,半夜的是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子时又叫夜半,是23时到1时;丑时又鸡鸣,是1时至3时;寅时又叫平旦,是3时到5时;卯时又叫日出,是5时到7时;辰时又叫食时,是7时到9时;巳时又叫隅中,是9时到11时。

午时又叫日中,是11时到13时;未时又叫日昳,是13时到15时;申时又叫哺时,是15时到17时;酉时又叫日入,是17时到19时;戌时又叫黄昏,是19时到21时;亥时又叫人定,是21时到23时。

历史上,中国古人的记时方法,主要有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这里说的“时辰”,指的就是时段。

以上是 古代一个时辰是指几个小时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