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典故(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孔明典故(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1.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典故: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隆中对,五丈原成语: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鞠躬尽瘁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盖世无双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龙盘虎踞空城计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广益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俭以养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轻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草船借箭躬耕南阳。

2.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

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

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

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

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

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

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

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

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

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

3.诸葛亮的故事的著名典故

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空城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 蜀国诸葛亮面对曹魏司马懿大军进袭,故意大开城门,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让司马懿以为城内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气周瑜

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因为受伤后又受孔明三次之气而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一气周瑜是『几郡城池无我分,一场辛苦为谁忙』;二气周瑜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是『一著棋高难对敌,几番算定总成空』)

七擒七纵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孔明灯

相传诸葛孔明曾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

4.关于诸葛亮的典故,越多越好

隆中对, 出师表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白帝托孤 七擒孟获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丞相当年曾驻马; 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 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 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叙; 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黄剑三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胡萍。

以上是 孔明典故(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