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200字(十个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典故200字(十个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
1.十个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
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
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百集东方小故事中的第94个小故事 断齑画粥(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
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下面是百集东方小故事集目:第一集 1) 计俸还金 2) 可谓公矣 3) 宋人献玉 4) 习射纪昌 5) 移木赏金 第二集 1) 田忌赛马 2) 河泊娶妻 3) 高山流水 4) 毛逐自荐 5) 讳疾忌医 第三集 1) 曾参教子 2) 荀息垒卵 3) 邹忌照镜 4) 息灯摘缨 5) 母训子发 第四集 1) 举人以廉 2) 滥芋充数 3) 触龙说后 4) 晏子使楚 5) 卧薪尝胆 第五集 1) 程门立雪 2) 芦荡托渡 3) 孔子拜师 4) 伯乐一顺 5) 李离殉职 第六集 1)巧戏富豪 2) 板桥让轿 3) 孟母断杼 4) 黄叶著书 5) 将相和好 第七集 1) 冯驩买义 2) 廉石还乡 3) 事难两全 4) 严钠兴学 5) 千金市骨 第八集 1) 孺子可教 2) 君子守信 3) 鲍宣娶亲 4) 孔融让梨 5) 刘娥罢殿 第九集 1) 闻鸡起舞 2) 羲之墨池 3) 华陀学医 4) 杨震四知 5) 完壁归赵 第十集 1) 华陀治贪 2) 羊续悬鱼 3) 忍辱著史 4) 击缸救人 5) 发愤忘食 第十一集 1) 判不可改 2) 信义退兵 3) 苏武牧羊 4) 添字得驴 5) 铁杵成针 第十二集 1) 洪武试臣 2) 汉高改过 3) 强项董宣 4) 推敲之宜 5) 满宠执法 第十三集 1) 包拯拒砚 2) 灌穴取球 3) 欧公改文 4) 凿壁借光 5) 梁上君子 第十四集 1) 李成训女 2) 黄香温席 3) 望梅止渴 4) 刘晏节俭 5) 乐天作诗第 十五集 1) 陶侃母教 2) 贤后谏君 3) 道子拜师 4) 敝乘拒贿 5) 县官拉纤 第十六集 1) 圆木警枕 2) 无主之梨 3) 礼待属官 4) 霞客探洞 5) 徐渭送匾 第十七集 1) 东坡三养 2) 赵祯钠谏 3) 陆游遗诗 4) 岳母刺字 5) 豪正气质 第十八集 1) 履洼趣思 2) 纯仁助人 3) 。
2.200字的历史故事10个
毛遂自荐 典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
当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时,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让自己处于囊中, 早 已脱颖而出了 ,并自荐同往。 后来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没有结果, 毛遂 上前展露才华,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
窃符救赵 典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 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 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
完壁归赵 典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 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 完成换城任务。
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 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 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现在,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一箭双雕 源于《北史•长孙晟传》。
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洛阳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尤其擅长射箭。
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时,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猎。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猎。
突厥王看到空中有两只雕,正在争夺一块肉吃,准备搭弓射箭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两只雕一齐直落下来,突厥王跑去一看,原来一箭射中了两只雕。从此更加佩服长孙晟的本领。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箭双雕”,用来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同时收到了两种效果。 一毛不拔 源于《孟子•尽心上》。
战国时期的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杨朱却与墨子作对,主张“为我”。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
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以人为镜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
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曾多次告诫他要经常自省,要居安思危。 李世民魏征的忠告约束自己的言行,善自处理朝政。
魏征去逝后,李世民很难过,曾深有感触地对朝中大臣说:“用铜做镜子,可以使穿戴整齐;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以往各个朝代存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过错……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 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 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 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 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华而不实 源于《左传.文公五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前去访问卫国,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宁邑,由于天色已晚,只好住在旅店里。
旅店的主人宁赢看阳处父长得非同一般,以为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就跟随他到京城去了,可是还没有走几天就又跑了回来,他的妻子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他其中的缘故。他回答说,他同阳处父仅相处了几天,就发现阳处父这个人性情刚烈偏激,而且夸夸其谈,言过其实,这样容易与众人结怨。
宁赢担心跟随阳处父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带来祸害,所有他才离开的。后来,人们用“华而不实”来形容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作风。
也用来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快刀斩乱麻 相传,南北朝时期,北齐高祖高欢想测试一下儿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天他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每人给了一团乱麻,让他们理顺,别的孩子都耐心地、一根一根地整理,只有高洋抽出刀来,挥刀一割,便把乱麻齐齐削断。
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振振有词地说:“对待纷乱地事务,就要当机立断。”高欢听后,非常高兴,很赞成他的做法,后来,就把皇位传给了他。
慢慢地,人们把这个故事总结成一句俗语,即“快刀斩乱麻”。 南柯一梦 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
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3.求6篇200字左右历史典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啦。
4.历史小故事200字内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闯进来一队官兵,用铁链一锁,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5.200字的历史故事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他命令赵云、邓艾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
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
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
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
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合领兵抗击,张合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张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
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马谡被推走了。诸葛亮拭干眼泪,又宣布一道命令: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破格擢升为讨寇将军。
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
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 (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X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马谡简介: 马谡此人,是“马氏五常”之一,刘备的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
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
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合,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 诸葛亮挥泪斩马。
6.历史小故事200字左右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
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
7.历史故事,200字
田忌赛马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8.200字的简短历史故事
赵飞燕姊妹花擅专宠
汉鸿嘉三年(前18),成帝刘骜微服巡行,经过阳阿公主家,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极为宠幸。不久,成帝又将其妹赵合德召入宫中,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姐妹贵倾后宫,原来受成帝宠幸的许皇后和班婕妤都失宠。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赵飞燕又诬告许皇后、班婕妤有邪媒之道,诅咒后宫与皇上。同年冬十一月,成帝废许皇后,将她赶至昭台宫,又诛杀皇后之姊谒,并将其亲属遣送回故里,永始元年(前16)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又封赵和德为昭仪,居昭阳宫。该宫全用黄金、白玉、明珠、翠羽装饰。
班婕妤,楼烦(今山西朔县东)人,是班固的祖姑母。从小便有才学,善于写诗作赋。成帝初即位时,他被选入宫,开始为少使,不久得宠立为婕妤。成帝曾想和她同车游后庭,班婕妤婉言拒绝,她说:看古代图画,圣贤君主都有名臣陪待一旁,末代昏君才有宠姬相陪;如今皇上想与我同车,难道不和此相似吗?成帝认为班婕妤颇为贤慧。后来赵飞燕姐妹得宠,班婕妤和许皇后进见皇帝的机会减少。许皇后被赵氏姐妹诬陷后,班婕妤见情势危急,便请求去长信宫侍奉皇太后。成帝死后,她奉守陵园,死后葬于园中。成帝因宠爱赵氏姐妹,便把军政大权交给外戚王氏掌管,汉朝由此步入外戚专权的时代。
以上是 历史典故200字(十个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