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中(登快阁的四个用典故)

登快阁中(登快阁的四个用典故)

1.登快阁的四个用典故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了却,完成.[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9]弄:演奏[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1]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讥敞罐缎忒等闺劝酣滑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2]3创作背景编辑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3]4作品鉴赏编辑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4]"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5]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6]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7]

2.登快阁 中巧用典故的句子是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9]弄:演奏[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1]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2]3创作背景编辑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例。[3]4作品鉴赏编辑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4]"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5]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6]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意味隽永,想象无穷。[7]。

3.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

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从诗的整体结构上来说,中间两联确实值得称道。

颔联出句的“落木千山”原本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但随即的“天远大”,又在远阔之中上扬起来,对句的夜景也很自然毫无凄苍之意。后面应该是接着神采飞扬了,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由明月和江水带出知音少、佳人绝的感慨来,最后一个“横“字,却又姿态孤傲起来。

这两联中的跌宕起伏和回旋自如,特别是将那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尽显大家之手段。 尾联的“归船”则是作者从沉思中返回现实,面对大江明月照云帆,不由产生了乘风万里,扬长而去,回归故里的念头, “弄长笛”一方面具有荡涤心灵、屏弃一切世俗杂念的含义,(马融《长笛赋》: “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汗秽,澡雪垢滓”)另一方面,“类形听声”,“长笛”本身所具有的“安翔骀荡,从容阐缓”音响意象,在字面上也起到了醒人神志的作用,使读者彻底摆脱颈联所带来的沉重感觉。

“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相传海上有好鸥者,每日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次日此人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这个故事说人无机心,鸥鸟才会与他做朋友。

作者在此流露了摆脱官袍乌纱的束缚,逍遥于山林鸥鸟之间,对“写情畅神,怡志保身”的悠闲淡泊生。

4.登快阁诗赏析

[编辑本段]登快阁 黄庭坚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1]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编辑本段]注释 [1]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2]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3]东西:这里是指时而东、时而西地往来观赏。 [4]“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5]“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在中间,正眼相看。

[6]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编辑本段]古今点评 1.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张戒《岁寒堂诗话》) 2.“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

(张宗泰《鲁岩所学集》) 3.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 4.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

(胡晓明、秦静梅《宋代诗歌评点》) 赏析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

以上是 登快阁中(登快阁的四个用典故)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