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心中有佛的典故)
佛典故(心中有佛的典故)
1.心中有佛的典故
有言是与佛印者: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亦有言是与惠崇者: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屎。”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2.佛的故事有哪些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植株便有了佛性。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的佛性更是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不经意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植株。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几千年来最开心的日子。
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寂寞和难过。
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仍然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就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 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就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女儿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母亲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
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
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就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到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中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哭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树,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到真相以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主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紧紧地抱在一起……
3.有哪些关于佛的禅语典故
经典禅语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3、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4、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5、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6、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 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7、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8、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 “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9、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0、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和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1、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4.佛家十大经典故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佛教十大经典故事有哪些
每一尊佛出世都有这么八种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宫 3、弃位出家 4、苦行学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觉(即成佛)7、讲经说法,开导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8、示现灭度,入涅槃 这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故事,当然,包括下一尊弥勒佛。
而每个佛的故事都有差异,这里略举一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个儿子与一个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七个儿子、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
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著一根拐杖还捧著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乞丐,要饭的,福薄到没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弯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加紧脚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回答: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把我赶出来。
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话。我们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到问题在外,不在内,孩子娶妻生子了,无法容纳我,所以才把我给轰出来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人家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在埋怨他的儿子、埋怨他的媳妇,因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们不养我,没有反弓自省,没有改正自己过错的认识。说著他抬头一看,认出是佛陀,赶紧跪下说: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你看还是要教育别人,还是要求佛陀帮助他,看来这个老人家是一点道理都不懂。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惠能大师说 的,他不知道向内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说,道理要用心听,它翻译成普通话了,可能就是谛听。
他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老人说:那要启发我的儿子,教育他们就难了。
你看他还是认为要教育儿子,要启发别人。因为现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
你看还是想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问:我要如何用心?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咱们说这是什么?止,止住妄念,止在哪里?止在拐杖上;完了,观。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其实佛陀很婉转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就是不会感恩,换句话说,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会当乞丐。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因为它帮助你走路,这是第一条,你要看到,你要知恩。第二件事,怎么观察这个拐杖,若有恶狗跑来,你可以用拐杖赶走它,第二个作用。
佛陀启发他,你手里这个拐棍,第一帮你走路,第二有恶狗来,它可以把恶狗赶走,保护自己。涉水时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你看第三个作用。
过河的时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浅,来保证安全。它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怪不怪,迷信吗?我怎么感恩这根拐杖,我的儿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为什么佛选了一个乞丐而讲出来?它说明一个道理,贫贱福薄到像乞丐这样的人,都有要感恩的东西,更何况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
乞丐,社会的最底层,而且是老婆罗门,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要饭度日,就这种人都有要感恩的对象。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当乞丐,就是因为你不会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也不可能把好的命运给你,只能把教育给你、把方法给你,你自己要照著修,福就来了,就能感化你的儿子。老人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我还能靠谁?你看启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而已,这根拐杖给我的帮助最大,我应该感恩。你看,找到感恩的对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听话、老实、真干!拳拳服膺,一丝不苟,坚决落实,不再抱怨儿子娶妻生子,没有心照顾我,所以把我轰出来了。
用那个时间,不干这个,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一心一意的感恩,每一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你要在今天咱们说不是傻子吗?原来是叫花子,今天变成疯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时他脱口而出,边走路边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让我探测水的深浅,感恩拐杖保护我的身体轰走恶狗。你看这三件事,做这样的观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儿子的这种怨气。
他不断不断的感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最爱。
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若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报。真的吗?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他告诉你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们看看这七个儿子是怎么转变的?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去求佛赐福,自私自利,到这个时候,想要福,谁不想要福,谁不想过好日子?人生一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们一块去,找。
6.佛的故事
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著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的力量,更有著出众的智慧,同时心中时时怀著普济众生的悲愿。
有一天,猕猴爬上树梢采集果子,远远地看到有个猎人被困在深谷之中,并且发出哀号求救的声音。猕猴听到了求救声,便悲伤地流泪说道:「我曾经誓愿成佛,就是为了要济度众生,今天我如果不救这个人,他必定会因此而死……」。
因此,猕猴就攀著崖壁到了谷底,将猎人一肩背负在身上,沿著草藤丛生的崖壁攀爬上山,踉跄地移到平缓的坡地,并且慈悲诚恳地规劝说道:「你为了捕杀生灵,不慎跌入山谷,今日好不容易才获救;希望你能藉此得到教训,改过自新,切莫再造业捕杀动物、屠害生灵了。」 饥寒交迫的猎人躺在草地上喘气休息,却完全不顾猕猴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言,心里头不停地盘算著:「先前在山谷底当中,因为没有食物而快要饿死;而如今枯躺在这片草皮上,也还是只有饿死的份。
倒不如,一股作气将猕猴杀来吃,就可以保全住自己的性命」。刹时,恩将仇报的猎人早已拿起石头,往猕猴的头顶砸了过去! 猕猴对此突如其来的攻击毫无防备,血流遍地、惊吓欲起,但却不支倒地;此时,受到突击的猕猴,心中虽有著万分的惊讶,却毫无悔恨,反倒更加慈悲地怜悯猎人如此心怀恶行、不知悔改的举动,并为他感到悲伤难过。
於是,猕猴便说道:「我今日无缘度化此人,但愿他来世能时时蒙受佛菩萨的慈光加被,信受佛法而得度。」 在此篇故事当中的猕猴,就是佛陀在修菩萨道时的前生,而山谷中的猎人就是提婆达多。
7.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佛教典故是什么
注:舍利佛与目犍连为佛十大弟子!六祖是禅宗六祖!1舍利弗露宿记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教化众生,有一回来到王舍城,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就到王舍城邀请佛陀,请示佛陀是否在王舍城宣讲完后能转到舍卫城弘法?佛陀很欢喜地接受了。
当时从王舍城到舍卫城,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从王舍城往北直走,然后由恒河渡船过去,再继续往北走:经过须弥山(即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还要走过蜿蜒险要的山腰,接着再往西走好几天才能到达。他们走到接近舍卫城的途中,已近黄昏,弟子群中就有人说:「佛陀,大家都已经很累了,今天绝对无法到达舍卫城,是否在附近的精舍休息一夜?」佛陀慈悲地答应了,就在附近的精舍安顿。
印度的气候白天炎热,晚上寒冷,佛陀睡到半夜时感觉有点冷即起身端坐。那时佛陀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而且听到外面也有人在打喷嚏,往外一看,原来树下有一个人。
佛陀就问:「树下是什么人?」 外面的人回答:「佛陀!是我,舍利弗。」 佛陀说:「来!你为什么在树下?」 舍利弗说:「佛陀,昨晚到达精舍后,大家都急着找休息的位置,后来没位置了,我只好住在树下。
」 佛陀听了,隔天早上就聚集弟子们说:「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为什么你们要争先恐后呢?你们可知道,在你们当中谁可以坐首位?谁可以喝第一杯水?谁可以受第一个施主供养的食物?」 那些比丘们因为太年轻了,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人说:「有王族身分的刹帝利族才可以坐第一位;因为他们的地位高,可以喝第一杯水、接受第一个供养。」有人说:「不对,应该是婆罗门宗教家,因为宗教家地位崇高,出家后更应该尊重他、礼让他。
」有人说:「不对,应该是修行得到神通的人才可以坐第一位、喝第一杯水,受第一个供养。」 佛陀说:「诸位比丘大家注意听,在这里修行的人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的分别,不是其它宗教所能超越的,也不是得神通的人就可以坐第一位。
在我的教团里,你们接受的是平等的教化,既然是平等的教化就要有彼此互相敬重、礼让之心,这个团体才会美。初出家的要知道尊重早出家的前贤,比你们年长的都要敬重;他们能够老实修行,戒行就比你们好,他们先出家,早吸收佛法,内修外行德行平齐就称作长老,你们年轻人要懂得敬重长老、尊重秩序。
总之,能够修德修心,又能弘扬佛法的人就可以坐第一位,喝第一杯水,受第一个供养。」 佛陀讲完这些话后,那些年轻的比丘们已知道佛陀教化的主题了。
昨晚因为大家都走得很累,每一个人都想找个好位置安歇,没考虑要礼让、尊重长老,让舍利弗在树下过了一夜,备受霜风露水,大家都很惭愧地向舍利弗道歉;此后他们便知道要彼此尊重,尤其是要依法礼让长老,因此僧团一片和气。 佛陀的教育就是在境界中随境「观机说法」,让弟子们去恶向善,知道什么人才可称为「长老」,应该如何尊敬他人,大家应如何互相体贴;像舍利弗露宿这件事,当时彼此若相让一点,即可空出一个位置,不是皆大欢喜吗?我们学佛一定要学会「去贪」,不要贪那么一点点,如果人人都能自我收敛一些,生活自然可以过得更和乐! 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很小的地方也不要轻视,若疏忽了,那么我们的心就会不安定;总之,学佛要从小处着手,对于肯用心的人而言,佛法确实就在生活当中啊!2目犍连救母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里就是地狱。
在地狱中,目犍连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样样刑具都有,每一个都非常的可怜,真的非常苦啊!再走到饿鬼道的境界中,他看到的饿鬼模样都是:圆又大的肚子、细又长的脖子、干如柴枝般的手脚,每个都在哀嚎、饥饿难耐,那种境界令人惨不忍睹。当他看得十分不忍时,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也如同饿鬼道的众生一样,愁容满面、泪水涟涟,饥饿 正煎熬着她,目犍连尊者看了内心非常痛苦。目犍连问她的母亲受了 哪些苦报?她的母亲说:「我非常饥饿,没有水、没有食物可吃:肚子里好像有火在烧,我急需要水,还有粮食!」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他立刻运用神通,变出一钵饭、一壶水,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
他的母亲十分欢喜,尽管双手无力,也忙忙伸手来接,她忍着颤抖和痛楚,将食物拿到嘴边,想先喝口水再吃饭;可是,饭与水才一到嘴边,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团大火,瞬息间水干了,饭也变成了焦炭。 目犍连看到了这种境界,非常痛心也觉得万分无奈,尽管他的神通广大,但是母亲的业障如此深重,让他无能为力,因此带着万分的失望从定中醒来。
当他出定后,赶紧去请教佛陀,在佛陀面前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礼拜说:「佛陀!我心里很痛苦!到底我的母亲曾种下什么业?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救她呢?」他泪涟涟地诉说。 佛陀说:「众生的业力确实是自作自受啊!你的母亲生时造下了贪、瞋、痴的恶业;她贪。
8.有哪些关于佛的禅语典故
经典禅语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2、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3、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4、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5、悟性如光 读佛经。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6、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 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7、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8、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 “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
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9、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
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0、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和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11、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以上是 佛典故(心中有佛的典故)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