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来历 (吃粽子的来历简短)

引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其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在这一天,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人们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来欢度端午,祈求安康。

而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相信很多人的印象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端午节吃粽子最早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五日,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大家争先恐后,这后来成了赛龙舟的来历。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为了怕饭团被鱼虾快速吃完,又想出了用楝树叶、苇叶包裹饭团,外缠彩丝的做法。

就这样,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为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上文的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在大家印象中端午节早就与屈原挂上了钩,但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民间还有许多说法,比如就有种说法说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也有说是为了纪念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而且说起来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也远早于屈原时代,据专家考证,粽子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一直是中国民间的普通食品,当时的人们吃粽子也并不固定在端午节这一天。

中国人吃粽子最早纪念的名人也不是屈原,据称早在屈原出生之前,中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名士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那一天吃粽子了(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至于后世所说的端午食粽是祭屈原,不过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粽子的发展历史最初“粽”属于“籺”的一种,而籺则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早在先秦时期诞生的《礼记》中,便提到了一种名叫“苞苴”的物品。所谓“苞苴”,便是用植物将食品包裹起来,并将其作为礼物馈赠给朋友,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粽类食品”。

春秋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粽子的直接前身,当时的人们用菰叶(茭白叶)把黍米(糜子米)包裹成牛角状,然后蒸熟或煮熟后祭祀祖先和神灵,因其外形像牛角,因此称为“角黍”。

除了用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外,人们还会将米放入竹筒内密封烤熟,称其为“筒粽”。

竹筒里面的粽子

汉代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水中含“碱”)浸泡黍米,然后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后食用,这已经与后世的粽子外形差别不大了(它的嫡系后代,就是如今的碱水粽子)。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已经将“糉”(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而到了晋代,粽子更是变成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中就有记载:“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粽子),龟鳞顺德。”

此时的粽子已经发展十分成熟了,出现了一些裹馅粽子,其做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会添入中药益智仁,人们将这种馅的粽子称“益智粽”。此外,人们还会在糯米中掺入珍禽肉、肉(比如猪肉粽)、板栗等,粽子的品种大增,而因其味道好,模样好看,粽子还成了当时朋友间相赠的礼品。

唐代时,人们形容粽子的用米“白莹如玉”,粽子的形状也出现了锥形、菱形等不同的形状,派遣唐使来唐的日本人在自己的文献中也记录了粽子,称其为“大唐粽子”。

宋朝时,粽子大家族变得更加兴旺,已经出现了“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在诗人苏东坡的诗中就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句子。宋朝人还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玩出了花样。

到元、明时期,用来包裹粽子的包裹料出现了变化,不但有菰叶包裹的粽子,也有用箬叶、芦苇叶包裹的叶子,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粽子馅的品种也十分丰富多彩,出现了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等。

清代时,因为粽子早已发展成熟的缘故,并没有太多变化,不过也出现了用火腿做馅的“火腿粽子”。此时的粽子已经成了吉祥食品,相传当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好讨口彩的中国人就会在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

如今的端午节端午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

也一直延续至今,盛行不衰。

如今的许多中国家庭仍然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浸糯米、洗粽叶,然后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各类粽子,花色品种千品百种应有尽有,南北方也不尽相同,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只在馅料上就有许多差异。

比如北方多为枣粽(糯米粽子里放红枣或蜜枣,甜口),南方的粽子种类则更为多种多样,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许多粽子的味道还是咸口的,当年初次尝试就让我这个吃惯甜粽子的北方人大为诧异,粽子馅不但有肉的,竟然还有咸的???

品种多样的粽子这是异端!咸粽子是异端!妥妥的异端!不过细品起来味道还是挺不错的。随着见识的增多,才发现粽子的种类原来那么多,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甚至还有香辣小龙虾粽、红烧排骨粽等等异端,只能说中国老百姓早就在吃的方面上玩出花来了,不服不行。

带个货要到端午节了,你确定不买点粽子尝尝吗?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一款优秀的粽子礼盒——知味观粽子礼盒。

由知味观百年工艺制成,粽子香甜软糯,酥烂鲜嫩,食用方便,还有多种款式和口味可选,如鲜肉粽、豆沙粽、绿豆粽、红烧排骨粽、香辣小龙虾粽等等。


以上是 吃粽子的来历 (吃粽子的来历简短)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