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从鲈鱼的生活习性中,我们可以得知,鲈鱼既可以生活在海水里,也可以生活在淡水里,所以就有了淡水鲈鱼称呼。而淡水养殖鲈鱼的重点也是养殖技术,所以掌握养殖技术至关重要的。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建造
1、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
2、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
3、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
4、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5、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
6、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饲养管理
1、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2、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 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
3、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4、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
5、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
6、每天做好巡塘管理,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淡水鲈鱼的生活习性
鲈鱼是杂食性鱼类,喜欢吃小糊叶鱼、小黄鱼、小鱿鱼、墨鱼、海虾、乌贼、沙蚕、刀鱼、蚯蚓、海蟑螂、岩虫、草虫、蚕虫等。鲈鱼体延长银灰色,口大侧扁,下颌突出,背鳍两侧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其性凶猛,喜欢追窜和扑食小鱼、海虾、落水虫。该鱼最大可达二三十公斤;其怀卵量达亿粒左右;鲈鱼肉质细嫩、肥美,刺少肉多无腥味,是名贵食用鱼类。
鲈鱼属中上层海鱼类,性情凶猛、快捷,能捕食各种小海鱼和海虾。垂钓水域可选择在近海海湾水域。其中黄海、渤海颇多,每年5月至10月是海钓鲈鱼好季节,秋季是钓鲈黄金季节;春季天气转暖,鲈鱼离开深水海域,到河口海湾觅食;立夏以后。鲈鱼喜欢到河口附近海域产卵、觅食、育肥。
淡水鲈鱼的苗种培育
1、苗种暂养: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2、投喂管理: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
3、苗种消毒: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淡水鲈鱼常见疾病防治
1、眼球白烛症
发病症状:眼球白烛症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方法: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维生素B)。
2、水霉病
发病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方法: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分钟。
3、皮肤溃烂病
发病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5小时。
4、肠炎
发病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黄色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方法: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发病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6、黑体病
发病症状:病鱼身体黑瘦,不摄食,反应迟钝,常游离于水体表面,发病季节4-6月份,体长10厘米以下的苗种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应加强苗种检疫,病鱼及时隔离、销毁。
从上面了解了淡水养殖鲈鱼的技术后,养殖户就要开始选择质量好苗种,然后就开始培育苗种,培育苗种时,要特别注意苗种的喂食情况,喂食不到位,就会导致苗种生长缓慢。当然,在淡水养殖鲈鱼时,鲈鱼免不了会出现生病的情况,所以就需要养殖户细心观察鲈鱼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是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