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为荣”解释
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 -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皆为深奥需我们深入解读方能悟出其中道理。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为荣”出自黄帝内经,下面为大家解释这段的意思。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推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第一个季节是“春”。我们先看一下,“春”字是怎样写的:“三”是个“乾卦”,为天,代表阳气,“天之阳”来了;下面是一个“日”,代表“地之阳”,“地之阳”也上来了;人就在两个“阳”中间;为“春”。
经文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冬天是收敛收藏的季节,陈年八股的东西,到了春天全部都发出来了。地气暖了,也上来了,人在两个“阳”之间,春天的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所有的万物都感受到暖洋洋的气息,万物生长。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习惯是“夜卧早起”,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来。“广步于庭”,譬如春游,春游就是到外面去走走(大步走),大步在庭院里面走。头发要披下来,放松自己。形体舒缓,目的是“以使志生”。
读“四气调神”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画一个“五行”图。把各种元素都放进去,把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融入进去。到时候这个“五行”图会装不下,满满的,越画越多,一圈套一圈,有无数个圈。
画图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相生”的;“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图画好了,然后放入《黄帝内经》里讲到的每一个元素,“以使志生”就是“魂、神、意、魄、志”;再把“肝、心、脾、肺、肾”放上去,“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肾”;“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金藏魄、肾藏志”;再把一年四季放进去,“木代表春、火代表夏、土代表长夏、金代表秋、水代表冬”。这张图一画好,马上就能明白哪个季节养什么了,“四季养生”、“四季养身”就都可以走了。(读《黄帝内经》一定要有古人的导引图,才能懂它的意思,否则是读不懂的。不然又是一个“养身体”的东西了,又是从“地”上去理解《内经》了,就理解不到那个高度。用了五行图,高度就可以瞬间提升。)
春天是养肝的时候,是藏“魂”的时候,有些人“魂魄不固”,这时候养是最好的了。
春天是“志”升起来的时候。冬气是收敛,是藏志的,到了春气来的时候,冬气就要散发出去,让志气升起来,“以使志生”,要想志气升起来,在冬天就不能动杀气。为什么古时判刑斩人是放在秋后?叫“秋后问斩”,为什么以前有一个刑名叫“斩监后”?《大宅门》这部片子里,大哥到宫廷里面去看病,把妃子治死了,就被判了“斩监后”。“斩监后”是怎么回事?原来他是过年的时候去给妃子看病治死的,是春天,春天是不能杀人的。什么时候能杀呢?要等到秋季,秋后才能问斩。秋是收割的季节,镰刀动了,万物都是割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斩杀。“斩监后”的意思就是,因为春天不能斩杀,死刑已经判了,先关在监狱里,等到秋天的时候再斩。
以上是 黄帝内经-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为荣”解释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