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你知道吗?带你了解此间乐不思蜀的深意
此间乐不思蜀的原意是指,刘禅在蜀国亡国之后,应司马昭的请求赴宴。当司马昭问刘禅,住在魏国的感觉如何时,刘禅回答道,在这里非常快乐,并不思念蜀国。因此,此间乐不思蜀原意是指,刘禅在亡国之后,甘心为他人的俘虏,并没有复国的念头。而现在常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在新环境中感到非常快乐,并不思念自己原本生活的环境。
一、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
东汉末年时期,中原的领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势力,分别是魏国,吴国,蜀国。刘备居于蜀地的领域,建立了蜀国。然而,刘备并没有完成统一三国的愿望。在刘备死后,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了王位。刘禅就是俗语中扶不起的刘阿斗中的阿斗,其才智平庸,并且在上任后极度昏庸,并没有治国的才能。
当前朝建国有功并且有才情的大臣们一个一个死去后,以刘禅的资质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蜀国继续存在。没多久,蜀国就被魏国所灭,刘禅不得已,只得投降。在刘禅向魏国投降之后,魏国皇帝赐予刘禅一个虚职称号,并要求刘禅迁居魏国长住。名为迁居洛阳境内长住,实际上就是将刘禅俘虏后软禁。
魏国掌握实权的司马昭曾经召开过一次宴会,为了羞辱刘禅,司马昭故意要求歌女在宴会上表演独具蜀国文化特色的曲子。随刘禅前来魏国的随从们触景生情,异常难过。而当司马昭询问刘禅此时的心情时,刘禅却回答道,此时的自己非常快乐,因而对蜀国没有一点点想念。
二、此间乐不思蜀的深意
在现代,此间乐不思蜀除了比喻人们很快适应新环境,并且在新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之外,同时也讽刺某些人因为沉溺于欢乐或其他欲望从而忘本。现代有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朝向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欲望所吞没,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初衷。从这种程度上讲,失去本心的人与乐不思蜀的刘禅又有何区别呢?
三、此间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随着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政权宣告灭亡。三国的大幕,从这一刻开始徐徐落幕。
但说句实话,这个结果对于司马昭来言,可谓是意外之喜。还在三年前,由于他的手下贾充和成济,合伙杀掉了率领宫内仆从,前来“兴师问罪”的曹魏皇上曹髦,一度搞得司马昭狼狈不堪,而曹魏上下更是民意汹汹。司马昭为了转移矛盾,这才开启了灭蜀之战。
哪料,这事还真成了!因此蜀汉灭亡,不但一举扫除了司马昭弑君的恶劣影响,还用铁一般的事实,“教育”了天下人——看清形式,如今是我司马家的时代,还提三国?好好看看,还特么有三国吗?现在就只剩下东吴了。
所以,搞懂了司马昭灭蜀的意义,就很容易能搞明白:无论怎样,刘禅是死不了的!
一则,司马昭已背上了弑君恶名,好容易用灭蜀之战消除其影响,他再杀主动投降的刘禅,不是找不自在吗。
二则,霸道过后必是王道。如今蜀汉虽亡,东吴却尚存。刘禅投降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通过加恩于刘禅,能宣告司马家的“王道”,最起码也能削弱东吴的抵抗意志。
因此,当刘禅来后,司马昭给予了优待,并在一次酒宴上观察刘禅。结果发现,这个傻小子非但全无亡国的悲痛,反而还乐成一朵花。司马昭决定试探一下,就问:“颇思蜀否?”
刘禅正在看歌舞,想也没想就开口回道:“此间乐,不思蜀!”
虽后来在郤正提醒下,刘禅又说出了什么:老爸陵寝在蜀地,我时时思念等。但司马昭却啥都看在了眼里,笑着说:“你这套话,是郤正教的吧。”
刘禅立刻表示:“对啊,你咋知道的?”
一下子搞得司马昭是哭笑不得,对身边人说:“真是个傻小子,难怪牛逼到爆的诸葛亮,都能被活活累死,这下我就放心了。”
由此,许多人就都认为,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是装傻保命的高明策略。但实则却是,就算刘禅说狠话也不会死。理由,前面已经给了。
之所以刘禅如此“傻小子”般的言谈举止,完全是他的本色表演。
一则,司马昭是啥人?须知他老爸司马懿,那是三国第一“戏精”。刘禅长大后经历过啥风浪,有过啥磨砺?岂能骗得过被熏陶出来的司马昭。
二则,在姜维还手握雄兵的情况下,刘禅却选择投降,就是考虑到了自己不会被杀。因此,他还何必当着司马昭的面演戏玩,一个演不好,就适得其反了。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三则,也就是最关键的,就如司马昭提诸葛亮一样,只要看看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的家产清单,就会发现里面藏着真相!
四、诸葛亮的家产清单
诸葛亮临死前,曾给刘禅上表,并公布了自己的家产:
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里面最冲击眼球的是“薄田十五顷”。但对于堂堂一国宰相来言这多吗?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这“薄田十五顷”,在曹魏方面对应的是啥级别。
《晋书》中记载了,西晋开国初期,各级别官员,所对应的农田数量:
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八品十五顷……
也就是说,堂堂一国宰相的诸葛亮,所占用的农田,相当于曹魏(西晋初年)方面的八品官员!多吗?所以诸葛亮在蜀汉,岂止是清廉,简直就是清贫!
皆知,诸葛亮是蜀汉的标杆,跟刘备一起,两人共同为蜀汉注入了“灵魂”。因此,你去看看《三国志》中,自诸葛亮去世后,那些蜀汉重臣们,都清贫到了啥样子。
如蒋琬、董允、邓芝,这都穷得“叮当响”。
再看费祎,跟蒋琬一样,都是堂堂蜀汉宰相级别的,可他老婆却经常饿肚子。
大将军姜维更是穷得揭不开锅一般。
至于荡寇将军张嶷,都穷到了没钱抓药的地步。
这些位,都是蜀汉的顶梁柱,全都是刘禅身边的重臣,由他们环绕在刘禅身边,你就能知道,刘禅的生活水平会如何了。
五、刘禅的帝王生活
据《三国志》载:
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
刘禅想扩充后宫美女,董允却表示:过去的贤德天子,后宫中老婆人数就十二位,如今您皇上大哥,已经有十二个老婆了,所以不能增加。刘禅只得表示,你说得对,断了这念头!
为何刘琰的老婆,被吴太后叫入后宫一个月没出来,刘琰就神经兮兮的怀疑:我老婆跟刘禅有一腿?道理就在这!
咱对比下曹叡,看看他后宫内有多少“老婆”:
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看清是“各有千数”。也就是说,曹叡后宫美女人数,虽比不过司马炎的过万,但也有好几千!再对比下吴主孙皓:
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
还是那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禅虽是蜀汉皇帝,但在以诸葛亮为首的重臣影响或说“挟持”下,根本就没有许多人想象中那般,拥有帝王级别的滋润和美好的生活。
不仅只有刘禅这样,就是他的兄弟,其实也是这待遇。
据《三国志》: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意思就是说,这哥俩的封地,竟然都在吴国地面上,他俩对着吴国“喝了好多年的西北风”。因此刘禅后来这才改封,一个为甘陵王,一个为安平王。
显然这就是刘备在激励自己的儿子:你们要是真牛逼,就去灭吴平魏,想在蜀汉有封地,门也没有!
六、蜀汉之魂
看看刘禅投降后的待遇:
封万户,绢万匹,婢百人
。关键点是刘禅的这种待遇,跟随后被废的曹魏皇上曹奂,是同级别。也就是说,刘禅投降后的生活待遇,比他当皇上时,都滋润得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可以推测,刘禅当皇上时的生活,都比不过曹魏的列候。就如一个小公司的董事长,如何能理解跨国大公司的经理?
故而当时的刘禅,虽不能说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却显然是“迷乱双眼”了,故而才说出那句“此间乐,不思蜀”。再者说,刘备当年跑到东吴娶媳妇时,不也是如此,差点着道吗?
所以,从推断刘禅为何说“此间乐,不思蜀”,就能看出来,为何蜀汉自古及今,都拥有那么庞大数量的粉丝——以刘备、诸葛亮为首的,这么一大群清贫的人,竟然为了“匡扶汉室”的理想,前仆后继,至死奋斗,这堪称是蜀汉之魂!
同时这也是刘禅和那个时代的悲哀,他这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把“蜀汉魂”给卖得一干二净。
从此三国直至西晋,就再无理想光芒闪耀,只有为争夺现实利益的撕咬,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来临!
所谓,居安思危,以史为镜。一个人也好,一个时代也罢,倘若丧失了理想和热血,只剩下现实和利益,毫无疑问,都将是一种大悲哀。
以上是 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你知道吗?带你了解此间乐不思蜀的深意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