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历史上演了两次黄袍加身的大戏)
摘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等人急遣赵匡胤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时,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在我国历史上,不长的时间里,就上演了两次”黄袍加身”的大戏。
这里聊一聊后周太祖郭威和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一、中国历史上黄袍加身第一人郭威
郭威本姓常,幼年随母改嫁郭家,郭威几岁时,当时任晋王李克用顺州刺史的父亲郭简,被割据幽州的节度使刘仁恭杀害。随母亲王氏前往潞州,半路王氏病故。郭威依靠姨母韩氏抚育长大。郭威十八岁时,应征入伍,做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据说,郭威年轻时,好斗、好赌,好酒,但也喜欢打抱不平。
一次,郭威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喝了点酒的郭威走到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没忍住,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就将他放了。
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派兵攻灭,郭威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成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郭威凭借着出色的作战能力在后唐军队中屡立战功,也成为了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心腹爱将。
五代十国到了后晋,石重贵继位后,决定脱离对契丹的依附。耶律德光率契丹军三次南下,后晋最终因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后晋主力丧失,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公元 947 年,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抓住时机,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郭威因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反叛。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挫败叛乱。李守贞自焚而死,赵思绾、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都听郭威节制。
郭威是后汉的托孤老臣,功高盖主,后汉皇帝刘承祐对郭威很不放心。乾祐三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没有退路,遂假借“清君侧”名义,起兵讨伐。
刘承祐见郭威果然起兵造反,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害,其中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史称“极其惨毒,婴孺无免者”。
七里坡之战,后汉朝廷军大败,隐帝刘承祐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并请李太后(李三娘)临朝听政(郭威没有为了报仇而大开杀戒,只是诛杀了首恶十余人,也没有株连他们的家人。这在五代十国太多的血雨腥风中,郭威宽广的胸襟,还是非常让人敬重的!)。
公元950年冬,边疆奏报,契丹数万骑入寇,攻入内丘,又陷饶阳,情势危急。郭威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十二月,郭威大军至滑州修整。新君刘赟遣使慰问,众将士不谢皇恩,交切私语。出发到澶州时,将士数千人集体来到郭威面前:“我们已经跟刘姓结下梁子,所以不可能拥护他”,并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郭威身上,拥他为帝。
“迫于无奈”的郭威只得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求,率军返回开封,迫使太后授自己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正月,郭威称帝,定都汴京,国号大周,史称后周。
郭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算得上传奇人物。从普通士卒起家到荣登帝位,治国有方,政绩斐然,堪称五代十国诸帝中的佼佼者。他改革弊政,减轻百姓负担,散田于饥民。他改革了前朝许多残酷的刑罚,整治贪官,使朝野清明,军心稳定。使得饱受战乱的百姓能够定居下来,满目疮痍的国家逐渐步入正轨。
郭威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汉人皇帝”,他仁爱百姓,带头节俭,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他崇尚儒学,以儒教治天下,为后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可惜的是,郭威当皇帝仅三年多便辞世了。郭威去世前做了两件很英明的事。一是,以德才取人,传位于异性义子柴荣,这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尚属首例!历史证明郭威的做法是正确的,柴荣即位后,他更加勤勉治国,堪称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后周的国家实力愈发强大。可以说,没有柴荣就没有大宋。
第二件便是对他陵寝的安排。据《旧五代史》载,他嘱咐国人:”陵寝无须用 ,费人工,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不要守陵宫人,也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之,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他的陵墓叫嵩陵,位于河南新郑,非常之简陋,以至于郭威陵墓至今完好,却总归没人盗墓。
时人就有诗描写此地情景曰:”荆棘丛生旧衣甲,夕阳残照衮龙袍。朔意正浓天肃静,铁骑纵横成麦苗。”
二、赵匡胤黄袍加身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也是他的外甥。赵匡胤曾跟着郭威征伐后汉叛将李守贞,后跟着后周世宗柴荣征战天下,屡立战功,深得世宗信任。显德六年,柴荣北伐,赵匡胤担任水陆都部署,守将姚内斌投降,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平定关南。
一次,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的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赵匡胤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接替张永德。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点检做天子”的谶语让赵匡胤有了篡位之心。显德七年正月,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的消息,很可能是赵匡胤散布的不实信息。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军北上抵御。
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历史上著名“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就此上演。
次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等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并拜于庭下,拥他为帝。众人呼喊万岁。
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又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打开城门接应。
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于是正式登皇帝位,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两次黄袍加身,情景想似。不同在于:郭威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反。
赵匡胤不一样。后周世宗柴荣对他很好,赵匡胤欺恭帝年幼无力,借机夺了后周天下。郭威称帝后并没有对有功大将兵权进行节制,而赵匡胤则又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戏,削夺了部下兵权。
以上是 黄袍加身的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历史上演了两次黄袍加身的大戏)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