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孟子的老师是谁(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东方思想巨人)
孟子的老师是子思,而子思名为孔级,是孔子的孙子,所以孔子也算是孟子的“师祖”。孟子平日亦是孔子的“超级迷弟”,时常遗憾自己没能亲耳听到孔子讲课,更立志要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思想穿梭机——孟子
有一个人,他常年活跃在大家的语文教科书中,且时常在语文试卷文言文题目中和大家过招。
他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人物,是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东方思想巨人,今天的思想穿梭机就要回到我们的华夏故土,去寻找这位伟大人物——孟子。
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对孟子并不陌生,毕竟他是语文学科的“霸榜大佬”,特别是他那要求全文背诵的《寡人之于国也》。
其人物思想和形象早已深深刻印在我们人脑用来记忆的海马体中。
孟子(约前372年一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他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人们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老师是子思,而子思名为孔级,是孔子的孙子,所以孔子也算是孟子的“师祖”。
孟子平日亦是孔子的“超级迷弟”,时常遗憾自己没能亲耳听到孔子讲课,更立志要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孟子一生的经历与他的“精神偶像”孔子也是十分相似。他成年后开始从事讲学工作,40多岁时决定去周游列国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却屡遭弃用。
孟子在60岁以后回到故乡从事教学与著述,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为《诗》《书》作序,并著《孟子》七篇。
他的这些著述,无不或隐或现地高举着孔学的大旗,为东方文化核心
一儒家学说,增添了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
孟子最著名的思想,就是他的“性善论”。
“性善论”作为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最中心的一环,而只有当我们对人性下了定论,一切围绕人的问题才能顺利展开。
他在想啥:
到底如何去理解“人性”?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不忍之心 四端说
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人性,你会怎么下定论?
我们自以为最熟悉往往却又最不熟悉的,就是关于人自己的问题。
其实,在人性这个问题上,孔子早就提出了“仁也者,人也”,即说明了“仁”是做人的原则。
然而,这也只是提出了一个做人的好方案,而并没有触及到人性内核的模样。
而孟子,却比孔子更加醒目地看到了“人”的本质。
让我们动容的是,他在一个人性几乎要泯灭的、杀人盈野的战国时代,坚定且执着地相信着,人性是善良的。
在孟子看来,人的天赋资质的实际情况,是能够行善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本善”。
至于有些人会去做坏事,并不是他天赋资质的错,而只是受到了外部污秽之物的玷染所致。
孟子认为人本身具有一种天生的道德禀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之理解为一种“潜能”,这种能力是天生的。
只不过能力的发挥需要一种具体的道德实践。因此,在孟子看来,道德并不是一种外界所给的约束,它是源自于人善良的天性。
用道德教育:
把人性的善良释放出来。
在我国历史上,孟子第一次把“教”与“育”两个字联用,并将“教育”作为人生的乐趣,这也是为何他强调“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三乐”之一。
孟子喜欢从事教育事业,并且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如果说人的天性是善,那么为了让人能够“释放天性”和“维护天性”,人就要从小接受教育。
但是,孟子所理解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像今天越来越应试的氛围那样,只要让学生们会写字算术就可以“功成身退”,它其实是为了“明人伦”。
“人伦”包含了五个方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它们是我们在具体生活中,在不同场景下承担不同角色的人生指南。
我们会看到,孟子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一种强调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种关系在社会中应有的秩序的教育。
孟子认为,在“明人伦”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学习才可能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的理想状态,才能真正发挥人性的善。
以上是 古代孟子的老师是谁(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东方思想巨人)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