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四二战考研可以不签三方吗(考研二战必须签三方吗)
摘要:大四二战考研是可以不签三方的。三方协议是合同的一种,虽然比不上正式的劳动合同,但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违约,很可能要交违约金。不要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就去签,这种任务从来都只是辅导员的,不是学生本人的,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学生一定要签三方。
1
今天是6月7日,高考进行时,全国上下都被昂扬奋发的情绪感染。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不过成长的烦恼不会在某个阶段就结束,这些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几年之后就会明白自己当初的天真,因为人生中有太多的选择,重要性是丝毫不亚于高考的,比如选专业和择业。
和高三学生相比,今年的大四学生,就显得没那么意气风发了,今年以来各地的疫情封控,对中小型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就连以往高攀不起的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开始了裁员,就业形势那是肉眼可见的紧张。
而大四党既要想方设法,在暗流涌动的大环境中不被冲成炮灰,又要留心“自己人”使出的绊子,可谓内忧外患。
没错,这里说的“自己人”,
就是学生们的辅导员,以及辅导员所代表的学校决策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看昨天人民网发的一条新闻:
关键词:
不准强迫诱导毕业生签就业协议。
能让官媒指名道姓拿出来说禁止的,说明现实中这种违规情况,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而且不仅仅今年是这样,翻看以往的新闻,20年,21年,就连疫情发生前的19年,官媒每到毕业季前后,都要把这事情拿出来说一遍,可谓是三令五申,但看效果,估计作用不大就是了。
从上到下分别是19年、20年的相关报道
所以,是什么原因令到各大高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复拿学生的就业协议来做文章,又是什么原因令教育部、官媒年年强调,但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举措,将这个毒瘤连根拔起呢?
这就要牵涉到就业协议本身的设计初衷,以及背后的运作机制了。
2
有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大学的最后一年,重心其实都在找工作上面,一般在开学后不久,学院辅导员就会告诉学生有这样一份就业协议书,找到工作后千万别忘了找用人单位签。
就业协议书通常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存档,另外三份由毕业生、学生所在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三方分别留存,所以也叫
“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学生的利益,毕竟大学生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对合同这类东西可谓两眼一抹黑,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黑心公司骗了。
而三方协议的出现,让学校也参与进来,一来可以给学生们统一把关,二来用学校的权力制衡用人单位,杜绝一些无端违约的现象。所以说,它存在的本身肯定是好的。
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没错,又是高校内部僵化的官僚主义体制,又是那万恶的
指标。
一般来说,学生们签了三方协议,就代表出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已经定下来了。既然每个找到工作的学生,都得签三方协议,那么
三方协议的签订率,自然就成为了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参考标准。
而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印象,影响到学校对各专业的评估,就业率低的专业,很可能会缩减规模。最重要的是,影响到上级对学校的考核。
学校不想就业数据难看,层层压力下来,变成了一个个“就业指标”,压到了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没有太大的权力,只能向学生施压,反正不管是不是真找到工作了,能把三方协议签了就行。
于是就出现了历年来魔幻的一幕幕:
上网简单一搜,就看到很多学生发的求助,“学校/辅导员强迫签三方怎么办”?
再看细节,每个辅导员用的话术都大同小异,比如威胁不签三方就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欺骗学生说不签三方就无法打印报到证,或者无法寄送档案等等,反正学生怕什么他们就来什么。
更狠一点的,直接把还没签三方的学生
“统一安排”
了,其实就是学院领导联系一些和自己有关系的单位,统一签订假合同混过上级的考核。这一点,在2020年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也有详细的披露,某辅导员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就业”,亲自联系社会上的一些工作室,还特别“贴心”地嘱咐学生别扎堆,以及别在回访电话里说漏嘴。
学生们临近毕业没找到工作,本就既焦急又羞愧了,辅导员这样一番威逼利诱下来,只会加剧他们的焦虑和愧疚感,很多人为了不给辅导员“添麻烦”,傻乎乎就跟着签了三方协议,殊不知到最后受累的还是自己。
三方协议的初衷是让学校保护学生,最后却在实践中,一步步沦为学校压迫学生的工具,说来说去,还是“权”和“利”,真心讽刺。
3
三年疫情,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感受到就业形势的变化,别说应届毕业生了,就连很多毕业一年、两年的学生,都要在今年招聘季扎堆抢工作,从小鲜肉熬成老腊肉,顺便悟了“宇宙尽头是编制”这个真理。
然而与此同时,
各大高校的就业数据,一如既往地“好看”
,世道再难,也能将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有些甚至直达98%、99%,仿佛处在平行宇宙。个中原因不言而喻,数据灌水的背后,除了学校和辅导员的推波助澜,也有学生自己应对的结果。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些临近毕业依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为了不被辅导员施压,选择了“自行解决”,和学校巧妙周旋。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找开公司的亲戚朋友盖章,成本低风险低,然后自己可以专心地用更多时间来找正式的工作、准备考公考研或者留学事宜。
如果找不到亲戚朋友,找你信得过的店家,比如家楼下的烧烤店、药店、打印店等等,只要有公章,都是可以签的,虽然稍有风险,但总比被统一安排的好。
虽然造假不好,但权宜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如果不巧并没有这方面的熟人,那只能加点巧思,比如,了解一下自己学校有没有扶持毕业生创业的计划,然后想方法自己开一间公司,自己当法人代表,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说不定还能拿点补贴。
如果上述都不行,就只能辛苦一下自己了,比如考研。
按规定,考研拟录取的学生,是可以不签三方协议的,所以每年到了一定时期,总有一些应届生
“突然决定”
考研究生。想想也是有点讽刺,往前推几年,考研虽不能说是青云捷径吧,在大众心中好歹是高大上的。
但如今烂大街了不说,还成为了很多人仅仅想要逃避工作,以及虚报就业率的工具,内卷如此,情何以堪。
本来应该同心同德的学校和学生,为了虚无缥缈的指标,硬是变成了离心离德,真正的就业环境没能变好不说,还让很多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彻底垮了,最后又便宜了谁呢?那些钻空子压榨学生的企业。
还是那句,官僚主义害死人,明明能好好干活,何苦如此呢?
4
最后,给各位学生党一个忠告,虽然上面提到的对策可能有用,但能不用的,尽量不用。
建议的排序为:
找到心仪的单位签 > 找不到工作,坚持不签 > 找不到工作,自行找方法签/考研 > 接受学校安排
最重要的,千万千万,别乱签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非常重要,但也没很多人想象中的重要。怎么说呢,说它没那么重要,是因为学校用来给学生施压的那些话术,往往都是假的,吓唬吓唬人而已。
比如,不签三方就不给毕业证/学位证,不能打印报到证,不能寄送档案等,都是子虚乌有。一份三方协议,只能作为你找到工作的证明,对其他环节并没有什么影响,同样也不会影响应届生的身份。
大学里各种证书、档案的发放,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辅导员本人根本无权干预,也不敢干预(毕竟在他眼中自己的饭碗最重要),各种话术只是用来吓吓胆小的学生。
所以,如果各位也遇到类似的被威胁的情况,记得录音、截图留存证据。能和辅导员交涉的,就用上文提到的官媒报道来晓之以理;
如果辅导员一意孤行,那就反手举报,通常这种事情都是辅导员和学院领导的私下操作,投诉到学校层面,就已经有震慑力了,再不行就投诉到教育局,或者微博举报。
但为什么又说三方协议重要呢?重要在于它对你本人的影响。
三方协议是合同的一种,虽然比不上正式的劳动合同,但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违约,很可能要交违约金。
每年都有那么一些学生,一开始误信辅导员的话术,糊里糊涂签了三方协议,或者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结果就是被安排到和学校领导有利益输送的工厂、私企里上班。
工资低得令人发指,“实习期”还特别长,要是学生受不了了想离开,还得被威胁,交几千、几万的违约金。
所以,但凡是涉及到钱,尤其还是合同这么重要的东西,千万得审慎,不要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就去签,这种任务从来都只是辅导员的,不是学生本人的,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学生一定要签三方。
不签,主动权就始终在自己手中,签了,自己就很可能沦为鱼肉了。步出社会的第一步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以上是 目前大四二战考研可以不签三方吗(考研二战必须签三方吗)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