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什么意思?土匪为什么不劫八百里加急呢?
古代不像现代有如此迅捷的交通工具,能够在一日内送达信息。“八百里加急”在古代是关乎到国家安危重要信息传递的称谓,也可以理解为最快的传递信息方式,并不是指马一天真的能跑八百里。
一、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代除了驿卒飞马传书以外,还有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比如说点燃烽火台传递信息,但传递内容比较简单,一般是边关入侵时,会用到烽火台,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此外,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飞鸽传书,但是用信鸽传递信息,有中途泄露的风险极高,而且信鸽所能携带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烽火戏诸侯
古代最可靠的信息传递还是人马合一的传递方式。“八百里加急”实际是换马换人不换奏报。在驿站更换不同的人马将消息连续不断地传送出去,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传送不停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地形平坦,驿站准备妥当,那么一日八百里是有可能做到的。
以驿站为网络遍布全国各地的传递系统,在古代已十分发达,驿卒可以不惜马力一路狂奔,到下一个驿站的时候可以换人换马。自汉朝以来,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到明朝的时候,驿站之间的间距仅10公里左右。
明崇祯年间,为节省开支,大量裁撤驿站。很多驿卒因此失业,丢了铁饭碗的驿卒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便从此走上了反叛之路,其中混的风生水起的驿卒就是闯王李自成。此次裁撤事件让全国的信息传递遭受重大损失。大明王朝也最终因此而灭亡。
李自成
二、古代强盗土匪为何从不劫“八百里加急”
大家也许会想到一个问题,很多打家劫舍的强盗土匪遇到八百里加急的驿卒,会不会去拦截呢?
答案是绝对不会的,因为这些强盗土匪都心知肚明。凡是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大都涉及边关紧急军情,对于国家十分重要,是涉及国家稳定,百姓安危的重要信息,
朝廷十分重视,特颁布法律,劫持如同谋反,一旦被拦截,贻误军情。他们将是祸国央民的罪人。
因为自李唐后,全国各处遍布驿站,而且也颁布了一些比较严苛的惩处措施。唐律指出凡贻误重要军事文书的驿卒,罪加三等。因延误奏报而致战事失利则直接处以绞刑。你想想,送的慢了处罚都这么严酷,更别说是拦截了?
驿站
因此凡是有一点见识的强盗土匪,都会客客气气的放行,避而远之,很怕扯上关系。否则一旦激怒官府,轻则被一窝端,重则牵连九族,这种损人不利己,纯属赔钱赔命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干的。
在古代一旦发生紧急军情,为了保证信息能万无一失地传到京师,都会多途径多人携带奏报直奔目的地。
另外这些“八百里加急”的驿卒,实在是没有一点油水可捞,一般都是身无分文,吃住都在驿站。根本没啥可抢的,而且费时又费力,搞不好还得赔上身家性命。
三、强盗土匪又该如何区分“八百里加急”和一般的通信兵呢?
1.驿卒黄旗护身,生人勿近。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黄色是皇权的象征,在自隋朝以来黄色是皇帝的专有颜色,在古代黄马褂仅仅一件衣服,都是无上荣耀的象征。普通人穿黄戴黄是要被砍头的。古代“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后腰间插着一杆小黄旗,很醒目,代表的是皇家重要信件,一般无人敢拦。
古人的聪明之处,为了让“八百里加急”辨识度更高,送信的驿卒须在身后腰间别上一面黄色的旗子作为特殊标记,用以区别一般的通信兵。黄色醒目一旦望见,便会打开城门,确保一路畅通。强盗土匪也不傻,看见黄旗早就躲得远远的了。
“八百里加急”是为紧急军情奏报专门准备的,八百里加急不能随便滥用。但也有特例,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竟然也使用过“八百里加急”,竟是为她加急运送荔枝。
2.“八百里加急”专用快马飞驰如电,强盗土匪撵不上。
每个传递驿站都用素质极佳的快马,古代驿站的“千里马”是夸张的称谓,形容一匹马出色的奔跑性能和耐力,一人一马闯天涯。唐朝的标准快马为一天能跑一百八十里左右,也有更能跑的。于是你耳边会响起一首歌,还会看见这样的一幕:“插黄旗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急风一样。”但驿卒骑着快马即使昼夜不分,以最快速度奔跑,就算把马累死,单靠一匹快马也是跑不到目的地的,只有到驿站换人换马,将奏报连续传递下去。大唐天宝十四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唐玄宗携爱妃在临潼华清池度假,两地相距三千多里,六日内唐玄宗就得到谋反的奏报,可见飞马传递速度每天可达五百里,在当时也是相当快了。
总之,劫持“八百里加急”,想都不要想。基本没有什么亡命徒会冒着株九族的风险来抢夺信件,毕竟对强盗土匪来说,拿着信件也没啥鸟用,就算是抢了驿站上好的快马,也无法出手变现,驿战所有的快马都登记在册。所以古代强盗土匪即使再猖狂至极,也是绝对不敢越过雷池一步,傻到去劫持“八百里加急”。你说呢?
以上是 八百里加急什么意思?土匪为什么不劫八百里加急呢?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