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行政区划沿革介绍(吉林省的行政区划从无到有几经变迁)
从清代中叶以来历经中华民国、东北沦陷十四年、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吉林省的行政区划从无到有,几经变迁。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吉林省的行政区划形成于清代顺治十年(1653)宁古塔将军设立。
1644年,清朝在其发祥地东北实行以盛京(沈阳)为中心的旗民两重体系的地方辖制。1646年,又确立以军事统治为主兼办地方政务的军府制。1653年,地方行政建制有所扩大,在盛京昂邦章京之外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增设昂邦章京,负责统辖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还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一带。现吉林省即在其辖制内。1662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其所辖地方政务范围不变。1676年,宁古塔将军奉旨移驻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设将军衙门,统治军政要务。很快吉林乌拉就成为东北的又一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1726年,清朝在吉林乌拉新设永吉州,宁古塔新设泰宁县,伯都讷(今扶余)新设长宁县,专以管理民人(汉人)事务,但均隶属于奉天府尹制下。此一州两县形成旗民分治的两重行政体制但又不直属宁古塔将军所辖。1747年,永吉州改为吉林厅,直接隶属于宁古塔将军。1757年,宁古塔将军正式改称吉林将军。吉林将军所辖先后有吉林、宁古塔、伯都讷、阿勒楚喀(阿城)、三姓(依兰)、珲春等6个城,均设有副都统襄办政务。1882年,鉴于吉林境内民人(指没有加入八旗的民众,主要指汉人)繁增,为加强管理,于吉林城设置吉林分巡道,内道台衙门总理行政事务,内设吏、礼、兵、刑等科房,由此吉林地方行政机构始见雏形。
在鸦片战争后,各列强纷涌而至。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东北,割去乌苏里江以东及珲春与朝鲜毗连的大片土地。吉林将军所辖区域日趋缩小。1896年,清朝被迫签订“中俄秘约”——《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皇俄国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筑路特权,其势力渗入东北内地,非法侵占铁路沿线地区,其中即有吉林所辖的长春(宽城子)等地。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也虎视眈眈,开始与沙皇俄国争夺中国东北。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在谈判时双方达成协议“以宽城子为日俄两国铁路区分点”,清政府被迫承认,自此长春宽城子纳入“满铁”的南满铁路系统,日本在长春有了附属地。1907年,清朝裁撤东北三将军,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三省总督,吉林、黑龙江两省各设一名巡抚,为该省地方最高长官。1908年吉林正式建立巡抚衙门。同年,清朝政府谕令:“吉江两省以松花江为天然界限”。吉林省下设4路分巡兵备道:一为西南路道:驻长春府,其管区内有长春、吉林府,伊通、濛江州(现靖宇县)及农安、德惠、长岭、舒兰、桦甸、磐石、双阳等县;二为西北路道:驻滨江城(今哈尔滨),其管区内有双城、宾州(宾县)、五常府,榆树厅及长寿(延寿)、阿城县等;三为东北路道:驻三姓城,其管区内有依兰、临江、绥远、密山府,虎林厅及方正、富锦、饶河县等;四为东南路道:驻珲春城,其管区内有延吉、宁安府,珲春、东宁厅及敦化、额穆(蛟河)和龙等县。今吉林省的辽源地区归属奉天省的南路道,通化、浑江的大部地区归属奉天省的临长海道,白城、四平部分地区属奉天省的洮昌道。当时吉林省的行政区划与今日吉林省的行政区划相较,可谓和奉天、黑龙江两省区划互有交叉,即今日黑龙江省的一部分彼时划入吉林省制内,而今日吉林省的一部分彼时又被划入奉天省制内。不过,此时吉林省地方行政区划已日臻完善,构成了省制的基本框架。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对东北地方建制仍袭用清代旧制,只是改变了称谓,吉林巡抚为吉林都督。1913年,民国政府决定在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在政务方面,省最高行政长官为民政长,设长官公署襄办政务。全国地方行政统一实行省、路、县三级制,废撤东北都督。吉林省原4个巡兵备道改称为西南路、西北路、东南路、东北路,路下所辖的原府、州、厅一律都改称县。其具体所辖范围不论路或县均不改变。
1914年袁世凯要称帝,又将各省首脑——民政长改称巡按使,将原行政长官公署改设为巡按公署,又令将各省的“路”,重又恢复为“道”。但较前有所改变。吉林省将西南路改称吉长道,道尹公署移驻吉林;西北路改称滨江道,道尹公署仍在哈尔滨;东北路改称依兰道,道尹公署设于依兰;东南路改称延吉道,道尹公署已移往延吉。袁世凯还要求武官一律恢复旧名,改奉天都督为镇安上将军,负责节制吉林和黑龙江省的军务。而吉林、黑龙江省的军事都督分别改称镇安左将军和镇安右将军。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病故。东北又恢复民国初年的军政分治形式,其称谓又有变化。吉林省的军事首长称吉林督军,而政务长官则称吉林省长。1918年,奉天督军张作霖称霸东北,兼任东三省巡阅使,在吉林、黑龙江各设巡阅使分置。1920年全国统一裁撤地方的中间机构——道署,吉林省亦随之改制只设省、县两级。随着张作霖军事势力的不断扩大,东三省独立倾向日趋明显。他自设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而吉林、黑龙江两省各设由其掌管的副司令,实行“联省自治”,恢复军政合一的体制,其实为张氏的东北地方军阀的统治。这时吉林省长兼任保安副司令。1922年,张作霖为加强对中东路的管理,决定划出“中东铁路附属地”,即中东铁路沿线(满洲里——绥芬河)为“东省特别区”,于1923年正式建立东省特别长官公署,该公署建制独立于省区划之外,东省特别长官由吉林省长兼任,另又设“东省铁路军总司令部”,这一署一部均设在哈尔滨,已不归吉林省所辖。1924年,按北京政府命令,将督军改为“军务善后事宜督办”,改督军署为督办公署。翌年,北京政府又令省政府设秘书处和民政、建设、财政三个厅,不再设省长,由各厅长联合组织省务会议,推举1人为政府委员会主席主持议事。1926年,张作霖以镇威上将军名义统辖东三省军政大权,宣布与北京政府断绝一切关系。但省政建制如旧。1928年,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于沈阳皇姑屯后,张学良被推举任东三省临时保安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国民党中央任命其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同年末,张学良宣布“易帜”,统一于蒋介石之国民政府,将保安委员会改组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吉林省政府委员会主席改称省常任主席委员,督办亦改为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各县建制不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关东军出兵占领东北三省。这时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先投降,将吉林军政两署合并,改称“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吉林长官,宣布脱离南京国民政府而“独立”。11月,原吉林省政府委员诚允受张学良之命,在宾县成立吉林省政府,在全省43个县中恢复20个县的管辖权,与熙洽形成对峙局面。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定为“国都”,并改称为“新京特别市”直属“国务院”管辖。吉林省长官公署改为“吉林省公署”,长官改称省长。1934年12月,关东军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将东三省逐步肢解为19个省,其中吉林省主要辖区被分割为滨江、三江、间岛、通化、安东、四平等省。截止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吉林省所辖为1市1旗15个县,即为吉林市、长春、通阳、德惠、九台、农安、扶余、吉林(永吉)、舒兰、蛟河、敦化、桦甸、磐石、榆树、怀德、乾安等县和郭尔罗斯前旗。省公署所在地为吉林市。省公署内设总务厅,日本官吏任厅长,把持省政大权。1937年,撤掉总务厅改设次长制,省次长(相当于副省长)由日本官吏充任,仍掌省政实权。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曾建立人民政权。吉林省东部被称为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反日斗争十分活跃,1932年11月20日和1933年2月先后成立延吉县王隅区和石人沟区苏维埃政府,一直坚持到1934年末和1935年初,后因形势变化陆续转移到安图县车厂子新的游击根据地。汪清县嘎呀河区、小汪清苏维埃政府,珲春县大荒沟区、烟筒砬子区苏维埃政府(后改称人民革命政府和农民委员会)抗日工作也很活跃。1935年在汪清县大甸子建立反日总会,更是基层的抗日政权,设有8个部,全面掌管地方一切事务。在南满也有抗日人民政权诞生。1935年,在杨靖宇将军的主持下,中共南满特委在河里抗日根据地(今临江、金川、柳河各县的边界)召开民众代表会议,成立南满特区人民革命政府筹备委员会并制订特区政府组织条例。随后在临江、金川、柳河、通化、濛江(靖宇)、磐石、西安(辽源)、海龙、辉南、桓仁等县相继建立乡、区人民政府,总计有15个乡政府,56个区政府。这些政府配合抗联一军,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为吉林省地方人民政权建设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1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吉林市。12月27日,在永吉县岔路河镇召开吉林省首次人民代表会议,选出以周保中为首的省政府领导人,吉林省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5月2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吉林市,建立国民党统治的吉林省政府。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吉林省政府由延吉迁入吉林市。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民主政权日益巩固。1948年12月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7月1日,吉林省政府改称吉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在吉林市召开吉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新的省政府领导人,组成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领导全省人民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的斗争。
1954年8月,吉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吉林市召开,选举栗又文为省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2月,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根据1954年颁布的国家《宪法》的规定,将省人民政府改称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栗又文当选为省长。1958年和1963年,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如期召开,进行换届选举,称谓不变。
1977年12月,召开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革命委员会。1980年3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吉林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按照《地方组织法》建立人大常设机构,不仅负责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更在人大闭会期间,负责开展日常工作,行使地方政权机关的权力。这是地方政权建设的一大发展,也是政治体制一项重要改革。
二、1949年以来,吉林省行政区划的变动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吉林省行政区划为2市、1专区、1旗、22县和1工业特区。即吉林市、长春市、延边专区,郭尔罗斯前旗,还有永吉县、舒兰县、磐石县、蛟河县、桦甸县、榆树县、怀德县、扶余县、德惠县、农安县、长岭县、乾安县、长春县、敦化县、九台县、伊通县、双阳县、延吉县、珲春县、汪清县、和龙县、安图县以及丰满特别工业区。省人民政府驻吉林市,吉林、长春为省辖市。
1951年,取消丰满特别工业区,划归吉林市管辖。
1952年,延边专区改为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
1953年,设立延吉市(县级)归属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管辖;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由于撤销东北行政区,吉林省行政区划变化较大:设立白城专区,管辖原属黑龙江省的白城县、洮南县、安广县、大赉县、瞻榆县、开通县、镇赉县和吉林省的乾安县;设通化专区管辖原属辽东省的通化市、通化县、海龙县、临江县、辑安县、长白县、抚松县、靖宇县、柳河县、辉南县;原属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属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亦划归吉林省辖;长春市改为省辖市,吉林省人民政府迁入长春市。
1955年,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改为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州。
1956年,设立怀德专区,管辖怀德县、榆树县、农安县、扶余县、德惠县、九台县、梨树县、伊通县、双阳县、辽东县;设立公主岭市(县级),原公主岭镇所辖改为公主岭市行政区辖;建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原旗的辖区为县之辖区;将怀德专区改为公主岭专区;西安县改称东辽县。
1958年,撤销公主岭专区,将其管辖的榆树、九台、农安、德惠、双阳等县归长春市所辖;设立四平专区,管辖四平市、辽源市、公主岭市、怀德县、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县、东辽县等;设白城市(县级)以原白城县白城镇为其行政区域;大赉县与安广县合并称大安县,开通县与瞻榆县合并称通榆县,白城县与洮南县合并称洮安县;设立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以原长白县行政区域为其所辖区域。 1960年,设浑江市(县级),撤临江县制,其行政区划归属浑江市;撤销公主岭市,其行政区划归属怀德县。
1965年,设图们市(县级),以原延吉县图们镇和汪清县的石岘镇为其行政区域;辑安县改称集安县。
1966年,设德惠专区,辖榆树、农安、九台、德惠、双阳5个县;设永吉专区,辖永吉、舒兰、磐石、蛟河、桦甸5个县。
1969年,撤销德惠专区,将其原辖5个县划归长春市管辖。还撤销永吉专区,将其原辖5个县划归吉林市管辖;中央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所辖之通辽市、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和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入吉林省管辖。
1979年,中央决定又将哲里木盟的1市2县6旗和属于白城专区的一县一旗重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2年,恢复德惠专区,辖德惠、农安、榆树、九台、双阳5个县;恢复永吉专区,辖永吉、舒兰、蛟河、桦甸、磐石共5个县。
1983年,撤销四平专区,四平、辽源升为地级市。四平市辖梨树、怀德、伊通、双辽4县。辽源市辖东辽、东丰2县;撤销德惠、永吉两个专区,其所辖县又分别复归长春市和吉林市管辖。
1985年,撤掉通化地区,将通化市、浑江市升为地级市;设敦化市(县级)撤销敦化县的建制,以原县的建制改为其市所辖;设公主岭市和梅河口市,均升为地级市,撤销怀德县和海龙县建制,该两县行政区划分属公主岭市和梅河口市所辖。同年又将公主岭市和梅河口市降为县级市。
1990年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县级),以原榆树县的行政区域为榆树市的行政区域。199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就划定两省区界线问题达成协议。
2000年
1月31日,吉林省撤销公主岭市凤响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范家屯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1月31日,吉林省将永吉县江密峰镇、缸窑镇、大口钦满族镇、乌拉街满族镇、杨木乡划归龙潭区管辖;将永吉县河湾子镇、桦皮厂镇、两家子满族乡、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船营区左家镇划归昌邑区管辖;将永吉县大绥河镇、搜登站镇、太平乡划归船营区管辖。
2月21日,吉林省撤销通化市柳河县大甸子乡,将原大甸子乡管辖的德兴村、大北岔村划归三源浦朝鲜族镇管辖;将闹枝沟村、大甸子村、八里哨村划归孤山子镇管辖。
6月15日,吉林省对梅河口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城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海龙镇管辖。撤销花园朝鲜族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山城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合并后的山城镇按民族乡镇对待。
吉林省撤销梨树县郭家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郭家店镇管辖。撤销双辽市茂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茂林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8月20日,吉林省同意对四平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公主岭市四道岗乡、宝泉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怀德镇、杨大城子镇管辖。撤销双辽市桂花乡、秀水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茂林镇、双山镇管辖。撤销梨树县团结乡,将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榆树台镇管辖。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头道乡、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伊通镇、板石乡管辖,将板石乡改为河源镇。区划调整后,各乡镇政府驻地不变。
8月20日,吉林省同意对四平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梨树县杏山乡、三家子镇、河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梨树镇、十家堡镇、小城子镇管辖。撤销双辽市建设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和辽西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巨丰村、辽南街道办事处管辖张家村的张家屯划归那木斯蒙古族乡管辖。撤销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尖山乡、发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分别划归伊通镇、景台镇管辖。撤销铁东区长发乡,将原长发乡所辖的小塔村、河夹信子村、下三台村、长发村、永乐村划归城东乡管辖,塔山村、老城村划归山门镇管辖。撤销铁西区条子河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平西乡管辖。区划调整后,各乡镇政府驻地不变。
12月12日,吉林省同意对延吉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长白乡、小营乡,设立小营镇,辖原长白乡、小营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原小营乡。撤销兴安乡、烟集乡,将兴安、烟集两乡行政区域并入依兰镇,镇政府驻原烟集乡。
12月22日,吉林省同意对江源县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撤销大石棚子乡、榆木桥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人镇管辖。撤销大石人乡,设立大石人镇,将原石人镇管辖的光环街道办事处划归大石人镇管辖。乡镇合并、乡改镇后,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
2月23日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1月25日,决定在朝阳区成立硅谷街道,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代管。
7月20日,决定将朝阳区南站街道更名为前进街道。桦甸市撤销苏密沟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桦郊乡;将桦树林子乡江东的桦树林子、牡丹、车辕沟、富民、嘎河5个行政村划归二道甸子镇管辖。
2020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由四平市代管的县级公主岭市改由长春市代管。
截止2020年吉林省共辖9个地级行政区,包括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此外,吉林省另设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吉林省人民政府驻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329号。
以上是 吉林省行政区划沿革介绍(吉林省的行政区划从无到有几经变迁)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