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特点(金文四大国宝及其书法特征 )

金文的特点(金文四大国宝及其书法特征 )

金文四大国宝及其书法特色

梁翘柏

金器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略有衰落,汉代以后几乎消失。西周有鼎、桓等饮器,圭、朱等食器,木、舆等洗器。起初,这些金器上刻的字很少,后来逐渐增多,到毛时达到497字的最大值,然后有减少的趋势。这些金器绝不像我们今天的日常用具那样普遍。它们大多是具有特定贵族象征意义的礼器,但它们是以礼治国的产物,也是明器。因为古人认为人死后应该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享受生前享受的东西,所以非常重视丧和荣。明器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比较值钱的刻有人物,有祭祀仪式、功勋、赐锡命、联盟券、土地契约、诸侯训令、颂祖等。他们意义重大,写作水平也很高。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后世的书法研究者大多是从这些作品中知道当时的书法特点和书法面貌。

金书法继承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一切特点,用笔如刀,居中,尖厉,起笔收笔锐利,颇有楔形,点画幼稚笨拙,造型多样,物象生动活泼,画面感强。代表人体、动物、植物和器皿的文字,在字形上有很强的象形意义。就拿人体形象的人物来说,头部往往是由粗点构成的。跪下双腿。这种字体并不代表此时的文字还处于原始阶段(这一点可以从相同或更早的甲骨文字中得知),而只是一种美化手段,一种庄严的表达。笔画大多苍劲有力,末端锐利,转折处曲折。字形大小不统一,铭文布局参差不齐。虽然竖线基本是成排的,但横线往往不是成列的。与甲骨文相比,异体字相对较少,书写的随意性趋于减弱。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重复的笔画创造了一种块状的点画,一些个别的字符有一个稳定和凝重的装饰效果与沉重的最后一笔和重复的笔画。字形的大小、长、宽、宽都是相当随意的,大部分的规则都是有列无行。他们是纯天然的,不像后世那样追求整齐划一。

金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传达了我们祖先原始的幼稚但刚毅的风格和魅力。它奠定了以典雅、平衡、和谐为基础的审美标准,确立了书法艺术通过简笔画、笔画表达真情实感的审美形式。在书法方面,最重要的是大、石三盘、毛、福记盘,合称国宝四大,最有意义。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大丁羽”碑文

一、“大丁羽”题词

丁于是西周康帝时期的一件金制重器。据说道光于清朝初年出土于陕西眉县李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周朝统治时期,是难得的和平阶段,被太史公誉为“刑错四十余年”。可见这一时期的社会稳定带来了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更容易理解《大丁羽》这样的传世重磅文章上出现的凝重、威严的字眼。虽然丁于没有司母戊鼎那么有名,但它的形状也没什么不同。其造型凝重而古老。内墙上有29行铭文,共291字,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文王征服商朝并建立国家的历史遗迹而写的。

《大丁羽》碑文是西周鼎盛时期的书法杰作。中心用笔,血肉均匀,笔的始端视情况而尖圆,点画充满古朴,充满内力,深沉含蓄,凝练简约,沉稳稳重,自然浑厚,笔锋略尖,仍似甲骨遗迹,中节饱满,有明显的用锋痕迹。“王”字底、横为双笔画,书写时间由中间向两边划分,对称排列,成为坚实的底色,以示庄重。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绘画的方向也是四通八达,但始终不失典雅庄重。虽然是黄金,但是表现出了很强的写作意味。

“大丁羽”的铭文结体大方,体态细致,体态端庄,线条密集,气势磅礴,各部分的编排恰当而严谨。重量、间距、密度和倾斜度都可以妥协,没有一点随机性。处理得十分用心,始终力求均匀平衡,与空之间的分野我们在欣赏这幅碑刻书法时,不仅要看到其浑圆饱满、浑厚有力的笔法,更要有意识地欣赏其独创的书法结构,更要体会到西周盛世时期那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君子之态和那种威武雄壮的王者风范,学习其庄严、雄伟、凝重、威严的精神。

二。毛题词

毛鼎是周宣王西部的一件青铜鼎,出土于清代道光末年的陕西岐山。高53.8厘米,直径47.9厘米的鼎,现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之后,周宣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从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开始重建自己的政治道德,并效法先人文、吴、程、康等。由于周宣王的努力,周朝得到了短暂的恢复,各个诸侯又开始崇拜周王了。周宣王的毛铭文很有代表性,有32行497字,是出土青铜器中最古老的。《毛》中的碑文描写宣王中兴后,天下四面动荡,四面不得安宁。国王命令毛公富服从前任的命令,辅佐朝政,昼夜不睡,勤政不荒淫,誓保天民,忠于皇族,赏赐丰厚。是典型的帝王风格。

毛题词字体结构工整,结构细滑,布局通顺,举止得体。是金代作品中的极品。我们知道,铭文是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研究古代篆书的珍贵资料。毛的题词是这些珍贵资料中最珍贵的,被誉为“四大国宝”之一。欣赏和研究它具有非凡的意义。鼎是青铜艺术发展的最好产物,其铭文是现存铭文中最长的,共有497字。随器物形状呈弧形排列,一般为斜长方形,行列分明。只有钟鸣丁一看到它,它是宏伟的,像满天的星星。天空晴朗而壮丽。从碑文的字迹来看,作者的写作态度正好符合文风的要求:诚实、诚恳、恭敬、方正。

《毛题字》的书法是篆书的主体,用笔刚劲有力,笔法自然均匀,擅长用笔,圆润中性,结细自然。笔杆以圆笔为中心,端庄扎实,立体感强。直画比较短,比如用圆锥体画沙子,弯画比较长,圆,简单安静。用笔略圆,圆润,略尖,但不过分,提笔幅度不大。早期青铜器铭文的象形特征进一步弱化,粗细比较圆润均匀。但注意到笔画少的字点画重,笔画多的字点画细,以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和人为的自然。有些碑文因为铸造工艺,笔画与块状肥笔的粘连,略显夸张的状态几乎绝迹,笔画与笔画焊接牢固,通过拓片可以看出笔墨的趣味,非常精美。

毛的碑文写于西周晚期。这时,碑文的书法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完美的水平。此时,早期的放纵、活力、端庄开始发生变化,逐渐以整洁、端庄、典雅的审美原则为原则,特别是在结子上十分注意中庸,尽量协调和控制长短、松紧、大小、纵横、展扬等。,但是尽量不要太突出任何一个方面。《毛题词》的用词与节奏几乎成反比,这是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现象。每一个字的合理性和顺序都与整篇文章的华丽和深刻相悖。贯穿文章的题词,犹如同一条银河横跨天际,造成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象。整齐有序的线条搭配根据物品形状斜弯的布白,产生一种螺旋感。如果仅仅根据切裱后的拓片来看个别的字,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遵循规律的普通作品,但是当你看整体的时候,这种怀疑就会瞬间打消。我们不仅要拍手称赞题词作家在作文中的伟大艺术意识。整首歌把个体的直、动、静完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体舒展,个体独立,整体从容,细致入微,令人钦佩,正如《诗经》所说:“山立,景去”。

三。散盘铭文

“潘”铭文的出现是中国青铜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其点画、结体风格、构图、精神内涵与早期作品有很大不同。姑且称其早期以“大”为代表的铭文为正体,“石三潘”的铭文可称为“破体”。在认识这个破体之前,有必要对常规体做一个总结。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多为用笔方,线条密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种纯粹的庙堂气息。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数量增多,许多大型铭文出自这一时期。字迹规整稳重,大小比较均匀,排版完美周到。可以代表的是王巩时期的墙板和孝宗时期的大柯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端正恭敬、庄严肃穆、耿直中庸、婉约宜人为目标,就像仁义道德的谦谦君子,又像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工作,又像庙堂之声。总之,正是礼、乐、雅的努力,才使盘的碑文充满了典雅、写意、自由,因为它的个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实行的是建国制度。纣王是天子,他代替了天。“在整个世界上,到底是国王的土地,还是国王的大臣?”周把王畿内的土地分给诸侯,诸侯拥有土地,诸侯再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把土地分给子孙,代代相传。这片土地是由这些封建领主继承的。世袭领主要向周王纳贡,派兵,承担规定的义务。到了西周晚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朝衰弱,与东夷、怀夷等部落的战争不断。诸侯和卿大夫不再尊纣王,转而专注于吞并土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以称霸天下。

“潘”的碑文,是在政治黑暗、暴政虐民的周厉王时期,两个已婚国家土地转让、和谈的记录。人们把土地分配给高贵的石三,并以山、河、路、树等自然物为标志,划定两国的国界。同时解释了见证人姓名、双方宣誓、共同遵守合同等条款。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契约,与被称为“土地之约”周的人非常聪明,想到把契约铸造在青铜器上,以避免将来违约。《石三盘》无疑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因为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代的土地分封制,而分封制是周代一切制度的核心。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理解后来的封建社会也有重要意义。散盘铭文铸于散盘内壁底部,共19行350字。这是金文中的杰作。前人将其与大、毛、荷花白蟠并称为四大国宝,可见其重要性。现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潘金文的书法不同于上述金文,有许多规范上的考虑。神庙的精神显然是强大的。它是自发的、独特的、壮丽的、和谐的、自适应的。用笔沉稳老练,篆书中有草,笔法奇陡,结不求规整均匀,但求百变。有一种寸土必争的英雄气概。碑文的笔画纯粹是圆笔居中,遒劲有力,古朴深邃,雄浑雄浑,率性自然。既有中原文化的淳朴、朝气,又有楚文化的离经叛道、含蓄蕴藉,属于豪放开放的风格。

中心的铭文“石三盘”各具特色,浑圆深邃,富有立体感。用笔快而涩,颜真卿后人有“屋漏痕”的比喻,用在这里正当时。“潘”铭文中没有绝对的横画、绝对的竖画和绝对的圆画。相反,它改变了这些点画。横画骨瘦如柴,蜿蜒如河。所谓“不扁不狠”,充满了运动感和潜力,也可以比作一根微微弯曲的钢筋,其瓦解的弹性全在笔画之内。因为横的气势,竖画不被强调,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竖画不要太长,也不要求直,真正体现了“太直而无力”,如“用”、“井”、“木”之类的词语。但是可以看出,集中精力的时候,强烈的立体感就是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的,比如用圆锥体画沙子。圆的形状多为形、扁圆形,甚至三角形,如“天”、“公”、“公”等。这种圈子完全没有僵硬的状态,看起来就像走路一样,让你在获得运动感的同时不自觉的微笑。碑文的点睛之法也值得称道。真的是“像峰上落石,却又像崩塌一样真实”。各种点都不一样,比如星空,方圆都是现成的。都有自上而下东张西望的精神,比如有三个水雨露前缀的“卖”和“涉”。碑文点画古朴苍劲,厚重扎实,是“藏头护尾,劲在字”。起笔和收笔都是圆形的不着中心的,中段饱满饱满,丰富有力。冯英笔下的穿透力从字里行间闪耀出来,用“穿透纸背”来形容还是不够的,简直就是穿透铜板。“石三盘”的题字宽而平,倾向于横向,具有快速和巧妙的写作风格。与上述铭文大相径庭。它以稳重自然的点画营造出侧身的造型,开始脱离对笔直有序的追求。稳定的过程中有危险,危险的过程中每个字都有很大的倾斜倾向,但整个文字看似和谐稳定,在强烈的质感和力感的映衬下达到铭文中最难得的动态平衡。比如“宫”字的大门很稳,但是两个“口”向右倾斜,造成了危险的情况。“宰”字的珍贵字盖就像屋顶一样,没有危险。下面的“辛”字底部向右倾斜,有危险但由于框架的牢固而不倒。“将”和“知”这两个字的左半部分相对正确,但右半部分却大幅度倾斜。但由于耳刀独特的走势,与右侧相呼应,使其欲坠而不坠,有一种奇特的效果。还有一个“天”字,外在气势对,但内在的十字基本均匀,可谓危中求稳。“门”字两扇窗的宽度不同,形成了险象环生的局面,但它的两边都面向中间,一般在中轴线两侧对称,从而化险为夷。疏密关系是书法中的一个难题。在潘的题词中,这种关系处理得再好不过了。所谓“疏处能使你行,密处不能使你通”,就是通过越密越稀的原理达到辩证统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而这也体现在一些重复的词语上。一个字每重复一次,总会有不同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由此可见古代书法家的艺术意识。风、道、梅、宫、田、玉、等人物都是因势而形,大小、粗细、侧面都有变化。

在王国尊礼尊法的肃穆气氛中,潘题词的构图呈现出奔放写意的特点,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的真实和精神的自由,犹如音乐艺术从天籁的群音中提取乐音,从中找出乐音相互组合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力度、高低、节奏、韵律所固有的。

四。“辣蓼白盘”题记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忧国忧民,学周。”从地下出土的青铜器来看,这种说法是真实的。辣蓼白碟属于周宣王的重器。它出土于陕西宝鸡郭川分署,清道光年间。它是一个长130.2厘米的盛水容器,形状又深又巨大。盘壁上布满西周晚期流行的环纹。碑文共8行111字。它曾经被用作马槽,现在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周代无疑是青铜艺术发展到极致的时代,也是文字开始显示其巨大作用的时代。周代大部分青铜器上都刻有铭文,铭文的书法非常重要而且美观,成为那个时期唯一的书法遗存,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文献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在序言中认为,篆书出自太史煞为教周学生所撰,胡是时代的史官。他写了一本字书叫《石虎篇》,书里的字叫《虎书》,也就是篆书。《石桥篇》并未传世,因此王玄的文字遗存对于我们认识石桥的篆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让我们看看周宣王的礼器“莲子白盘铭”。

西周中期,为了控制西戎,一部分戎人迁到了今天的山西太原。后来太原发生暴动,郭公六师坐镇平定叛乱。胜利后,郭继子白制作此宝盘,以铭记其事,铭记其盛。白是周朝的一位重要官员。盘子上写着,他打败了洛水北岸的敌人,消灭了500人,俘虏了50人。白凯旋而归,将贡品呈献给在太庙中迎接他的周王。周宣王对白子说:“你吓坏了敌人。我会给你一匹好马,一张弓和一支箭,还有很多。可以随时抗击敢作乱的蛮夷,保家卫国,帮助祠堂。”白接受了纣王的赏赐后,非常高兴。为了把这一光荣的事件传给后代,他制作了这个宝盘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把这一光荣的遗产发扬光大。

《李记子·白》的书法风格强烈而独特,不同于西周初年的凌和大明,更不同于后期的潘明。它走上了一条更加理性有序地展现文字之美的唯美主义道路,后被世人所采纳。《荷季白盘》碑文用笔仍为中圆笔,线条圆润均匀,干净明亮,柔韧苍劲,劲气充沛,起笔隐笔,行云流水。有令人愉悦的书写意味,收笔无痕,略钝尖,极为自然。直线无论多长,都刻意收敛,用笔粗细一致。花季白盘铭文结构稳重美观,用笔巧妙,结尾娴静。就像一个好的家庭,为了形式美,在文字上有很多变化,努力使之圆润均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毫不犹豫地把两个字组合成一个字,比如“五百”、“五十”、“两年”,因为有一个字。在处理左右结构的字时,有时会写成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既服从整体的矩形结,又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趣味。铭文的构成有明显的简单化倾向,这些都标志着玉玺书写风格的形成。

最值得一提的是铭文“莲花白盘”的构图,有行无列,字间距比较大,和西周其他铭文几乎一样。它改变了一贯的雄伟纵深、疏密有致的格局,因间距的拉大而形成了高低不平的热闹氛围。以其恬静的风韵,优雅的身姿,恬淡的气质,配以疏朗婉约的布面,稳重多变,利落而不死板。就像穿在银链上的珍珠,它有一种柔和优雅的和谐之美。应该说在金文中是独具风格的,是与豪放古朴相对应的清逸之路。它是流动的,自然的,在一大批刚健勇敢的人身上是凝重的。

以上是 金文的特点(金文四大国宝及其书法特征 )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