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契丹族是现在的达斡尔族。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消失之谜,从而证明: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是契丹族后裔。

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也有少数达斡尔族人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元代蒙古人连年征战,频繁用兵。契丹人被征服后,被迫分散到各地,有的契丹族人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得以续存保留下来,较小的族群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纯种契丹族人已消失了。

有赖于评书艺人和小说家的努力,中国人对契丹这个民族以及由它为主体所建立的辽国并不陌生,特别是碧血青天杨家将在民间的广为流传,让契丹皇族

耶律氏

与后族

萧氏

在汉文化圈中拥有极大的知名度。而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以这两个家族为主线的契丹人的民族发展史。


族名——契丹

关于“契丹”这个族称,网络流传最广的就是:俄罗斯人称呼中国为契丹,确切地说是在俄语中把中国写成

Китай

,转写成拉丁字母是 

Kitay

,源头是突厥语系中回鹘语的契丹

Kytai

音译

过来就是契丹。

至于现在的俄国人是否还这么称呼中国,不得而知,实在是身边没有俄罗斯朋友,无法论证,如果有读者去过俄罗斯,还望告知!在下先行拜谢!

“契丹”之名,最早见于

《魏书·契丹传》

(成书时间是公元554年,北齐时代)

关于契丹的意思,众说纷纭,目前普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镔铁

”之意,而

也有镔铁之意。

蒙古帝国时期 ,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来就泛指中国了,于是才出现了俄语、希腊语、中古英语中把中国称为契丹的现象。穆斯林文献中也把北方中国称为契丹。据说,哥伦布出海的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契丹。


青牛白马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最著名的莫过于“

青牛白马

”的传说。

中国东北方向有两条大河,分别是西拉木伦河(那时叫

潢水

)和老哈河(那时叫

土河

),大致就在现在的辽宁与内蒙交界一带。这个传说就流传在这两河流域之间。

某日,天上一位仙女倍感寂寞无聊,便降临人间,乘着一驾青牛车顺潢水而下,一路欣赏人间美景,倒也快活自在。

恰巧当天,也有一位神仙下凡,骑乘一匹神俊的白马,沿土河向东而行。

在潢水与土河的交界处——木叶山,二人相遇,一见钟情。彼时,天降花雨,地生灵芝,群山叠翠,百鸟争鸣,天地之间升起祥瑞之气,万物生灵仿佛都在祝福这一对神仙眷侣的结合。

婚后,二人孕育了八个儿子,长大后分居各地,繁衍生息,便成了契丹的“

古八部

”: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

这个男仙就是契丹始祖——

奇首可汗,

女仙就是他的可敦(皇后)。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在

木叶山

(具体所在争议颇大,暂无定论)建“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可敦在北庙,岁岁供奉,祭祀不断。每有战争,必祭告于此,以求战事捷顺。

契丹人所有的重要仪式

必杀青牛白马

,告祭先祖,源头就是这个传说。至于萧峰胸前的

狼头

,本人并没有找到任何史料依据,关于契丹人的动物崇拜,只有青牛白马。不过,突厥人确实是崇拜狼,估计是金庸老爷子记混了。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契丹早期历史

契丹的族源,如今也是争议很大,有说是出自匈奴一脉,也有说是出自东胡系鲜卑宇文部,总之也是没有定论。

其实有关

契丹古八部

的说法,争议也很大,所谓的定论也是推理想象居多,并无信史可论证。说到这里,还是想借机表达本人对历代史官的崇高敬意,若非他们矢志不渝地秉承职业操守,尽可能如实地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浩瀚历史,我们今天定然也会如其他大多数民族一般,对本民族的过去一无所知,面对以

昂撒狗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无端污蔑

,连反驳的依据都无从寻觅,甚至导致自我怀疑,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关于契丹早期的历史,我们就以史书记载为主,做个简单了解。

公元402年

柔然汗国

建立,契丹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但因实力过于弱小,臣服于柔然。

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时期,征战四方,大败柔然,征服铁勒,实力强横,契丹仰慕上国之威,主动贡献方物,求得

双方互市

公元479年,柔然与

高句丽

合力攻打

地豆干

(也叫地豆于,估计是书写上的讹误,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与契丹相邻),契丹遭受波及,于是南迁内附北魏,居于白狼水东(今辽宁大凌河流域)。

公元553年,北齐皇帝

高洋

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

公元555年,柔然汗国覆灭,

突厥汗国

成为草原霸主。

此后,突厥分成东西两路大军,开始扩张领土,东征大军后来击破契丹各部,致使其部族离散,有些归附突厥,有些东迁至高句丽境内,有些则躲在深山继续坚持抗争,契丹古八部不复存在。

其实,契丹的古八部,与大多数游牧民族一样,皆是以

血缘关系

为纽带(近亲结婚的现象难以避免),形成一个个的部落,然后再组成松散的部落联盟,其内部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生产关系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很容易就会被强大的外力所征服。

公元584年后,分散各地的契丹部落纷纷请求

内附隋朝

,被安置在潢水流域,算是回归故土了。此后,契丹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实力逐渐壮大,分成十部,仍旧是互不统属,只在对外征伐时,临时合作。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趁着中原政权更迭之际,契丹人便想南下捞点好处。

公元605年,整合好的契丹人南下营州,结果被隋朝官军联合

看门狗——东突厥的启民可汗

一举击溃,四万人被俘,元气大伤。

经此一役,契丹人有所醒悟,松散的部落联盟形式根本不适宜激烈的民族斗争,契丹人要想成为突厥这样的强悍国家,必须统一诸部,结成

永久同盟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大贺氏时期

大约在唐朝初年,契丹形成了以

大贺氏

为首的部落联盟,过程不详。这一时期,契丹内部再次形成了八部,各部酋长每三年从大贺氏中选举一次首领,有点古罗马

元老院

的意味,首领接受酋长议会监督,负责执行议会所做出的决议,各部落内部事务依旧由酋长自行决定,首领无权过问,首领不遵从议会决定,可以被罢免乃至处死。

早期首领

大贺咄(音多)罗

,倾向于臣服东突厥,与大唐为敌。

公元628年,李世民完成了天下一统,东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反目;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契丹首领

大贺摩会

当即背弃东突厥,归附唐朝。

对于,契丹人的明智选择,李世民很高兴,赐予其代表可汗权力的“旗鼓”,这也成了后来契丹可汗的象征。

公元646年,唐灭北方霸主薛延陀;

公元647年,回纥诸部共尊李世民为“

天可汗

”,为草原共主,大唐天威,震慑寰宇;

契丹首领大贺窟哥顺应时势,举族内附,被安置在今赤峰、通辽一带。

公元648年,李世民在契丹驻牧区域设置

松漠都督府

,以契丹首领

大贺窟哥

为松漠都督,并赐国姓“李”(

李窟哥,此后契丹各部贵族的汉姓大多都是李

),契丹各部首领为州刺史,正式确立了唐政府对契丹各部的统辖。

公元660年,契丹首领

大贺阿卜固

叛唐,高宗李治派兵平叛,名将

薛仁贵

辛文陵

于黑山大破契丹,生擒契丹首领大贺阿卜固,此后事迹不详,估计是被软禁了。

事后,朝廷令李窟哥的孙子

李尽忠

为松漠都督,继续统领契丹八部。

公元696年,李尽忠因不堪忍受营州都督

赵文翙(音会)

的欺凌,联合妻兄契丹人

孙万荣

起兵反抗武周,自称

无上可汗

,这是契丹人

第一次称汗

。朝廷派兵镇压,结果大败。武则天大怒,改李尽忠名为“

李尽灭

”,孙万荣为“

孙万斩

”。武则天估计是很喜欢给人起外号,此前打不过后突厥的

阿史那骨咄禄

,就叫他“

不卒禄

”。

不久,李尽忠病逝,孙万荣继续领导起义。武则天则联合

奚族

南北夹击,后突厥也趁火打劫,孙万荣无力回天,战败身死。

公元700年,武则天平定契丹各部,经此一役,契丹几乎崩溃,残存势力,仓皇北窜,投奔了后突厥

默啜可汗

公元712年,唐将

孙佺

攻打奚族与契丹,不幸被奚族首领

李大酺(音蒲)

俘虏,随后被交到了默啜可汗手中,默啜不知何故居然杀死了孙佺。

公元714年,后突厥在西域被唐军大败,默啜可汗的儿子被杀,部下叛离,后突厥迅速衰败。

公元715年,契丹人再次发挥自己见风使舵的本事,派李尽忠堂弟

李失活

与奚族首领

李大酺

到长安见唐玄宗,玄宗恢复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并将永乐公主嫁给了他。契丹又一次内附唐朝。

公元718年,李失活去世,堂弟李娑固袭位,契丹爆发了

可突干

(也有写作可突于的,估计也是书写讹误)

之乱

,此人连续废立首领;

公元730年,可突于立

遥辇屈列

为契丹首领,自此契丹首领家族

从大贺氏转入遥辇氏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遥辇氏时期

公元732年,唐玄宗北伐契丹,可突干率众归附后突厥毗伽可汗,奚族降唐;

公元733年,在后突厥的支持下,可突干率众南侵,大败唐军;

公元734年,唐朝联络契丹亲唐派

李过折

夜袭,斩杀了可突干与遥辇屈列。

公元735年,李过折降唐,被唐玄宗拜为北平郡王,授特进,检校松漠都督;

同年,可突干的余党

涅里(耶律阿保机的始祖)

发动政变,杀了李过折全家,并遣使入唐表示臣服,唐册封其为松漠都督,成了契丹之主。

不久,后突厥东侵,契丹与奚在大唐的支持下,大败后突厥,实力暴增,于是背唐自立。

公元736年,平卢讨击使

安禄山

奉命讨伐契丹,结果急功冒进,大败而回;

公元737年,唐将张守珪出兵打败了契丹,涅里率众窜居漠北,重建契丹。

公元745年,后突厥灭亡,涅里主动禅位给

遥辇俎里

,称

阻午可汗

,他则自任

夷离堇(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自此

耶律氏世袭夷离堇职位

随即,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赐遥辇俎里汉名为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赐以静乐公主。

半年后,李怀秀不堪安禄山的欺凌,杀静乐公主与奚族一起反唐。

公元746年,唐朝封胡剌可汗

遥辇楷落

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

此后,契丹与安禄山之间战争不断,互有胜败,不死不休,直至安史之乱结束。

在此期间,契丹始终没有中断对唐朝的入贡,有时一年能多达两三次。

唐德宗时期,对藩镇采取姑息态度,

河北三镇

势力渐大,导致契丹与大唐联络困难,于是契丹便于此时选择依附于

回纥汗国

公元809年,回纥改称回鹘。

公元840年,回鹘酋长

句禄莫贺

发动叛乱,引北方

黠(音侠)戛(音ga)斯人(南北朝的契骨)

十万精骑入侵回鹘牙帐,可汗与宰相皆战死,诸部溃散,回鹘汗国灭亡。

公元842年,契丹耶澜可汗

遥辇屈戍

内附唐朝,被封为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并赐金印“

奉国契丹之印”

唐懿宗时期,大概公元860年以后,契丹开始逐渐强大。

痕德廑可汗

遥辇钦德

时,适逢唐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契丹趁机征服了奚、乌古、室韦等部,并多次入侵幽州、蓟州等地。后被唐末割据势力

刘仁恭

打服,十年不敢入寇。

公元906年,遥辇钦德去世,此时的夷离堇是契丹迭剌部的

耶律阿保机

,仗着部族实力强大,他便将象征权力的

旗鼓

收归己有,不再搞所谓的选举,而是自立为契丹新一任的可汗。自此,契丹首领家族

从遥辇氏转入迭剌部的耶律氏。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建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生于公元872年,卒于公元926年,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

与历代的开国皇帝一样,阿保机的出生也很传奇:母亲梦见太阳坠入怀中,醒来后便发现已然怀孕。分娩时,屋内神光异香笼罩,身体如同三岁孩童一般,落地便可爬行,百天后可与人言,可下地行走,可未卜先知。被族中叔伯认定是“神龙”化身。

从耶律阿保机的七世祖

涅里

担任

夷离堇

开始,耶律家族始终把持这一职位,到阿保机叔父

述澜

掌权时,在夷离堇之上设置“

于越

”(极致官位,无品级,大辽建国历史上仅10人担任过此职),总览军政大权,权力在可汗之上。

述澜被诸部联合谋杀后,夷离堇之位成了各部争夺的焦点;

公元901年,阿保机战胜各大势力,成为新任夷离堇;

公元903年,阿保机大败女真,被拜为于越,成为契丹的实际掌权者;

公元906年,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耶律曷鲁(阿保机的同族兄弟,死忠,也是大辽建国后的第一任于越)等人劝进,阿保机三辞后,勉为其难接受。

汉人这套

标准的劝进流程

,契丹人真是学得有模有样啊!

公元907年,大唐灭亡,朱温建立后梁,中华大地进入

第二次大分裂时代

,后世称之为

五代十国

时期。

同年,阿保机在契丹酋长大会上宣布自己为遥辇氏九帐之后的的第十帐(一帐为一任首领),以彰显自己顺应天命,是遥辇氏的合法继承人。

不过,按照传统,汗位三年一选,耶律氏的子弟都有机会当首领,可阿保机不愿意,他如古罗马的

凯撒

一般想搞

终身执政

了(长期与汉人交流,受到其世袭专制体制的影响)。

于是在公元911年到913年间,契丹内部爆发了三次叛乱,史称“

诸弟之乱

”(阿保机的同宗兄弟发起的夺位叛乱),阿保机在妻子

述律平

的帮助下,相继平定了叛乱,解决了耶律氏内部的反对势力。

在这之后,契丹其他各部也开始蠢蠢欲动,于是阿保机以退为进,交出

旗鼓

,随即又是在妻子

述律平

的帮助下,发动“

盐池之变

”,斩杀各部首领,统一契丹八部。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自号“

大圣大明天皇帝

”,国号“

大契丹国

”,年号神册,阿保机即辽太祖,述律平为“

应天大明帝皇后

”,

废除部落世选制,立长子

耶律倍

为皇太子,确立皇位世袭制。

因迭刺部势力强大难制,故分其为五院部与六院部,各设夷里堇;因治下汉人众多,遂施行

“胡汉分治”

,并为此设置了两套平行的行政体系,这个制度到太宗时期逐渐完善,成为南北两院。

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机营建

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京中建孔庙、佛寺、道观等;

公元920年,命从侄耶律鲁不古和突古不创制“

契丹大字

”;数年后,阿保机弟弟

耶律迭剌

参照回鹘文和汉文,又创制了

契丹小字;

两种字体通行于契丹国内。

公元921年,制订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

阿保机的建国规划几乎皆出自幽州汉人

韩延徽

,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奠定了大辽的开国基业,是大辽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其先后辅佐四代帝王,功勋卓著,韩氏子孙此后,世代为官,幽州韩氏跻身世族名门。

回鹘汗国灭亡后,北方草原经历了长达

近百年的权力真空

,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国主后,便不断对外征伐,扩张领土,相继征服了乌古部、奚、室韦、

阻卜

(蒙古高原诸族统称,也可以理解为是草原各族在回鹘灭亡后形成的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还向西南打败了党项、吐谷浑等部,并掌控了蒙古高原西部的产盐区,契丹国势日渐强盛,成为北方草原

第六任霸主(前五个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

征服了草原诸部后,耶律阿保机的目标转向幽、蓟,并试图以此为跳板,征伐中原,建立属于草原民族的空前大帝国。

公元925年,阿保机率军亲征渤海国;

公元926年,灭渤海国,改名东丹国,采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

人皇王

”,并赐予其天子的冠冕。因为阿保机自己的尊号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这样就确立了耶律倍“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同年,归国途中,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因病去世,宏伟理想只能留待后人去完成,

终年55岁

。因事发突然,皇后述律平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台前。

关于皇位的继承,按统续自然是长子耶律倍继位。但述律平与耶律倍政见不合,耶律倍倾向于对契丹进行全面汉化,而述律平则认为需要保持契丹传统,维护贵族阶层的传统利益,对于汉文化只可借用,不可令其势大从而影响契丹民族本身。

(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结果50年后,拓跋鲜卑就亡国了,民族主体也逐渐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这或许也是述律平反对全面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按战功,则是

次子耶律德光

稍胜一筹,加之对于契丹未来的走向,次子的观点也更合述律平的心意。

所以,尽管述律平更加偏爱

三儿子耶律李胡

,但理智还是让他选择了耶律德光,抛弃了耶律倍。

主意已定,述律平当即

自行称制,代行皇权

,开始铲除任何有可能阻碍他变更皇位继承的大臣,直到最后被赵思温逼迫,自断手腕,才逐渐停止了杀戮。

述律平的清洗计划,前后处死了数百人之多,大部分都是从龙之臣。此后,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无人再敢忤逆太后分毫,而是争先恐后拥立耶律德光继位。耶律倍也明白了母亲的心意,无奈上表,

主动让国

公元927年底,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

辽太宗

耶律氏的通婚家族有乙室氏、拔里氏和述律氏,其中乙室氏和拔里氏在国事方面功劳极大,堪比汉朝的丞相萧何,皇后述律平更是在他的登基之路上出力甚大,于是阿保机便将后族改称萧氏。自此之后,乙室氏、拔里氏和述律氏家族所有人一律全姓萧,辽国历任皇后皆为萧皇后,太后也必是萧太后。

杨家将中的萧太后只是众多萧太后中的其中一个,但也是名气最大的一个。

丐帮帮主萧峰之所以能跟辽道宗耶律洪基结拜为兄弟,不仅因为他的救命之恩,还因为萧峰是大辽后族,身份地位显赫尊贵!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幽云十六州——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削弱东丹国的实力,对耶律倍加强监视,时刻提防;母亲述律平也是一般想法,二人双管齐下,直把耶律倍折磨的生不如死。

最终耶律倍忍无可忍(主要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于公元930年,投奔后唐(五代之一)李嗣源,

契丹内部达成统一

同年,耶律李胡被立为

皇太弟

,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成了皇位继承人,这算是耶律德光给母亲扶他上位的一个交代。

去掉了心头大患,耶律德光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

辽太宗时期,依然坚持先帝时期南下幽云的计划,连年征战,但却进展缓慢,战果寥寥。

公元935年,党项羌的新头领

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

,遣使向契丹朝贡;不久,被契丹南侵逼迫内迁的

吐谷浑

某部内附契丹。

公元936年,契丹强势崛起的历史性事件爆发:后唐的河东节度使

石敬瑭

造反,面对朝廷大军,无力抵抗,也是力排众议,以

称儿、称臣、纳贡

割地(幽云十六州)

为条件,恳请小他11岁的干爹耶律德光发兵助其攻灭后唐。

石敬瑭也因此事被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千秋万载遭人唾骂!

天上掉馅饼,耶律德光欣喜若狂,亲率五万契丹铁骑南下,先是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大军,册立儿子石敬瑭为

后晋皇帝

,这便是著名的

儿皇帝

。紧接着又帮助儿子消灭后唐主力,一举灭掉了后唐。

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前,想邀请耶律倍一同奔赴黄泉,耶律倍不同意,遂被李从珂部下杀死,年仅38岁,其尸身被洛阳城的一个僧人收殓埋在了荒坡上。李从珂举族自焚,后唐灭亡。

后来,耶律德光派人将耶律倍改葬在了他生前喜爱的

医巫闾山

(今辽宁锦州北镇市),谥号“文武元皇王”。

公元938年,耶律德光的好大儿,后晋皇帝石敬瑭遣使入辽,献上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图籍,至此“幽云十六州”正式割让给了契丹。

同年,改上京为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并以此为核心,建设幽云十六州,使之成为将来南下中原的桥头堡。

因为治下汉人的大量增多,辽太宗改革胡汉分治体系,施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

北面官

,以契丹制度管理契丹人,因其官署分设皇帝牙帐南北,故又有南北之分,

北枢密院

掌军政,

南枢密院

掌民政,

北宰相府

南宰相府

佐理军国大政,升五院部与六院部为

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其长官称之为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萧峰当年担任的就是南院大王,身份契合,权力很大)

,分掌部族军民事务,另有

宣徽院

护卫府

等亦分北南,所掌皆北面事务,皆由契丹贵族担任,不世袭,因才是举。

南面官,以隋唐制度管理汉人,太宗时期初步形成,但体系过于简单,直到公元950年,辽世宗时期制度才基本完备。官制基本模仿唐制,机构庞大,但职权很轻,跟北面官差距巨大。各职能部门官员通过考试从

汉人士族

中选拔,宰相由契丹贵族担任。

公元942年,石敬瑭去世,养子石重贵继位,向契丹

称孙不称臣

,耶律德光萌生南征灭掉后晋,入主中原的想法。

自公元943年起,大辽连年对后晋用兵,公元946年,晋出帝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着汉人天子服饰,以汉人的皇帝仪仗大摇大摆进入东京汴梁(河南开封),于后晋皇宫接受百官朝贺。

二月初一,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大赦天下,将石重贵押往北方囚禁,升镇州(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为中京,分派官员镇守各地,以期巩固自身在中原的统治。

其实,述律太后对耶律德光的南征一直持否定态度,但是耶律德光并未听从,数年交战,尽管最终获胜,但大辽自身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损失惨重。而且,异族入主中原,必然激起民族仇恨,但契丹此时的实力还远不足以征服整个天下。

二月初,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耶律德光中原称帝后,遣使入朝,被耶律德光称为儿子。

使者回到河东后便直陈契丹内部政治混乱,根本不可能久驻中原,现在立国,后晋旧臣必然群起响应,各地民众也必然揭竿而起,大事可期矣。

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

张彦威

配合

刘知远

演了一出三辞劝进的戏码。

二月十五日,刘知远在晋阳(今太原)称帝,

史称后汉

。消息传出,中原震动,原后晋旧臣果然纷纷归附,各地义军爆起,辽军节节败退。

四月,愤懑憋屈的耶律德光被迫退出中原,北返。大辽此次南征所扩大的领土几乎都被后汉夺去。途径滦州时,耶律德光突发恶疾,没几天便撒手人寰,时年46岁。他死后,当地便被称为“

杀胡林

”!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昏君大乱斗

耶律德光死后,关于皇位继承契丹内部爆发了剧烈冲突。皇太弟

耶律李胡(

残忍酷虐,生性好杀

述律太后

的支持下与南征贵族集团拥戴的康王

耶律阮

(倒霉蛋耶律倍之子)争夺帝位,最终耶律阮获胜。而述律太后也在重臣

耶律屋质

的劝说下勉强接受了这个结果,双方达成

横渡之约

,耶律阮继位,是为辽世宗。

后来述律太后还想联合废柴儿子耶律李胡发动政变,但被耶律阮扼杀在了萌芽中,此后二人一直被软禁至死。

耶律阮的继位本就充满争议,加之此人嗜酒好色,喜打猎,不得人心,很快就引起了契丹各部的不满,叛乱于是便接踵而至,好在最后都被相继镇压了下去。

平息了内部叛乱后,耶律阮又捡起了大辽先帝入主中原的梦想,多次南侵,重创了后汉,并直接导致了后汉的灭亡。

志得意满的耶律阮此后更加肆无忌惮,宠信奸佞,赏罚不公,朝政腐败,民怨沸腾。

公元951年,后汉“监国”

郭威

,正式代汉自立,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是为周太祖。

同年,原后汉河东节度使

刘崇

不愿归附郭威,遂自立为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因无力抗拒后周兵锋,遂向辽世宗称侄,并奉上丰厚礼物,恳请对方出兵相援。

同年九月,耶律阮不顾众臣反对,执意出兵协助北汉攻打后周,行军至火神淀(今河北宣化)时,以泰宁王耶律察割为首的契丹贵族发动了政变,杀辽世宗耶律阮,时年34岁。随后耶律察割自立为帝,史称

火神淀之乱

陪同南征的

耶律屋质

侥幸逃脱,随后会同

寿安王耶律述律

(耶律德光长子)等将领消灭了叛军,诛杀耶律察割(被碎尸万段)。

耶律述律成功夺取帝位,改名

耶律璟

,是为

辽穆宗

,大辽帝位重归太宗一脉。

与前任一样,耶律璟在位期间也面临帝位争议的问题,加之这也是个

昏聩暴虐,嗜酒好色

的主儿,所以叛乱自然频发,其任内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在平叛。

耶律璟对待自己的

内侍

尤为苛刻,动辄杀戮,且手段极其残忍。

公元969年,黑山行宫,耶律璟酒醉,被内侍六人合力杀死,时年39岁。

耶律璟在位期间,南方的中原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侄子柴荣(也是

养子

)登基。

秉承姑父的遗志,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的大业,曾立下豪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高平之战,大败北汉;西破后蜀,秦、凤、成、阶四州相继归附;三征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之地。

公元959年,北征幽、燕,四十三天连克三关三州十七县。据说,当时辽穆宗甚至有意放弃燕云十六州,以避其锋芒。

与曹操迁都躲关羽梦幻联动

可叹天不假年,北征没多久柴荣就病倒了,仅月余便驾鹤仙游,终年三十九岁。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督检点

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迫柴荣幼子

柴宗训

退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在宰相赵普的帮助下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略。先后袭占荆湖、攻灭后蜀(

花蕊夫人

)、平定南汉、收取江南(

南唐后主李煜

),其余割据势力纷纷请降,唯独北汉顽固不化,顽强抵抗。

公元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讨伐北汉时,离奇暴毙,留下了

斧声烛影

的传说。

据说,赵匡胤在平定国内割据势力后,曾建立“封桩库”,待蓄满五百万缗(缗音敏,计量单位,等于一串铜钱,即1000文)后,遣使向辽赎买燕云十六州,如辽国拒绝,则将之用作军资,武力夺取。可信度有待商榷!


“北莽女帝”——萧太后(萧绰、萧燕燕)

公元969年,辽穆宗被内侍谋杀,

耶律贤

(耶律阮的次子,耶律倍的孙子)受到群臣拥戴,成为大辽第五任皇帝,是为辽景宗。大辽帝位又转回世宗一脉。

耶律贤在位期间,施行一系列改革,使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大辽之后走向全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被后世誉为中兴之主。而他的媳妇儿就是赫赫有名的

大辽萧太后——萧绰。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弟弟

赵光义

(原名赵匡义,哥哥登基后改为赵光义,自己当皇帝后,又改为赵炅,不过后世还是习惯叫他赵光义)即位。

公元979年,赵光义亲政北汉,灭国,收服猛将“

金刀无敌杨继业

”,即杨家老令公,杨业。自唐末以来的大分裂局面至此完全结束。

因为晋阳城在唐末以来的乱世中始终作为反叛策源地而存在,而且据说此地王气颇盛,所以赵光义在战后直接下令将之摧毁,永绝后患。

河东节度使——造反必备官职!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镇守太原,割据一方;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契丹帮助下称帝于晋阳,建国号晋,史称后晋;

公元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晋阳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公元951年,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晋阳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赵光义灭掉北汉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于是不顾群臣反对,继续北上,欲一鼓作气,收复燕云。

高梁河之战,辽军名将

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耶律学古

等悉数亮相,宋军惨败,赵光义屁股中箭,乘着牛车狼狈逃脱。被后世网友戏称为

高粱河车神

公元980年,辽景宗耶律贤御驾亲征,瓦桥关之战,宋军再次大败,死伤惨重。

当年火神淀之乱,年幼的耶律贤虽幸免于难,但却受惊过度,打小便体弱多病,成年后依然如此,在处理国事方面时常力不从心,于是聪慧果决的皇后萧绰(小字燕燕)便成了他的贤内助,其任内很多的军国要事基本都是皇后处理,故而有“

国事皆燕燕决之

”的说法。

公元982年,耶律贤巡狩时,死于云州(山西大同),享年35岁。遗命十二岁的长子

耶律隆绪

继位,

耶律斜轸

韩德让

为顾命大臣,国事皆决于萧太后(30岁,如狼似虎的年纪,据说与韩德让有染,可信度极低,听个乐就得了,别当真!)。

在保着儿子顺利继位后,萧绰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政治举措,迅速稳定了因主少国疑而产生的动荡局面,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临朝称制的权力与威信。

公元986年,赵光义发动

雍熙北伐

,意图一雪前耻,收复燕云。

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萧绰不敢大意,带着儿子御驾亲征。随后,在耶律休哥、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一众名将的奋力拼杀下,宋军再次大败。

天波府杨老令公绝食殉国

,头颅被割,传首边关。

同年,夏州

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

,主动依附大辽,以图抗宋;

公元987年,耶律隆绪率领百官给皇太后上尊号“

承天皇太后

”。此后数年,萧绰带领大辽又接连数次打败宋朝,国威尽显,割据夏州的定难军节度使

李继迁

后来也主动依附,并在大辽的支持下,数度打败宋军,被萧绰册封为

夏国王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公元1004年,萧绰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再度御驾亲征,南侵宋朝。此时,赵光义早已故去多年,宋朝已是赵恒在位,是为宋真宗。

宰相

寇准

力排众议,极力劝谏真宗亲征,赵恒被迫同意。

辽军起初,推进迅速,很快便进入了宋朝腹地,但随着宋军顽强的抵抗,两军渐渐进入了相持阶段。澶州之战,辽国大将

萧挞凛

意外被床弩击杀,辽军士气受挫,而真宗此时也到了澶州,亲临城上,宋军士气大振。

眼见己方局势不利,加之战线过长,孤军深入,补给困难等现实原因,萧太后当即决定议和。而赵恒本就不愿与辽国继续打下去,便也同意了议和。

老赵家除了开头两个皇帝还有血性外,后代子孙真是一个不如一个。统治者都是软蛋,岂能逃脱积贫积弱的命运。

寇准得知此事后,赶忙劝谏,称辽国已是强弩之末,机不可失。抗辽名将

杨延昭(杨业长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所以就把杨延昭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小说家以此为由,编出了杨家七子)

也派人上书,直言宋军当前士气高涨,正该一鼓作气,围而歼之,然后挥师北上,收复燕云。可叹赵恒畏战怯战,一心只想媾和,而朝中主和派大臣也纷纷表示支持,甚至联名污蔑寇准有拥兵自重之嫌,寇准无奈,只得同意议和。

最终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如下协议,史称

澶渊之盟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国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当赵恒得知,岁币不过三十万后,大为欣喜,直夸议和使者

曹利用

会办事,还重赏了他。因为赵恒当初的底线是一百万,至于为何最后是三十万,还要得益于寇准对曹利用临行前的威胁:

敢超过三十万,回来我就砍了你!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两国便结束了常年不休的争战,进入了长达一百二十余年的相对和平时期。

公元1008年,宋真宗泰山封禅!真是佩服此人的脸皮之厚!

公元1009年,萧绰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

“柴册礼”

,随即还政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近

四十年余年的摄政生涯

12月29日,萧绰皇太后病逝,终年57岁,耶律隆绪为此

服丧三年

,恪尽孝道。


盛极而衰

公元1031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去世,遗命16岁的长子耶律宗真继位,是为辽兴宗,皇后

萧菩萨哥(

耶律宗真养母,二人感情甚笃

为皇太后,耶律宗真的生母

萧耨(音nou四声)斤

为太妃。

萧耨斤在辽圣宗死后,私藏遗诏,

自立为皇太后

,临朝摄政,诬陷萧菩萨哥参与谋反,将之逼死,母子感情破裂。

公元1032年,萧耨斤上尊号为

法天皇太后

,并将诸弟皆封王,任人唯亲,权倾朝野。

急剧膨胀的权力欲让萧耨斤与耶律宗真母子关系愈加紧张,为避免皇帝亲政后,削弱自己的权力,萧耨斤阴谋废帝,欲改立小儿子13岁的

耶律重元

。不料,耶律重元居然将母亲的阴谋告知了兄长耶律宗真。

公元1034年,兴宗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萧耨斤集团,夺回皇权,并将母亲囚禁。为表达对兄弟耶律重元的感谢,立其为皇太弟,并在一次酒醉时表示自己百年之后,可兄终弟及。这为后来大辽的内乱埋下了巨大隐患。

自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而远在西北的党项羌,却在辽国的支持下日渐壮大了起来。

公元1002年,定难军节度使

李继迁

破灵州,改名西平府,次年建都于此 。宋真宗这个软蛋被迫承认了李继迁对夏、银、绥、宥、静等五州的占领;

李德明

继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夺取了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大大拓宽了党项羌的生存空间。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

李元昊

继夏国公位,与辽国兴平公主和亲,两国结为

甥舅关系

(辽兴宗即位初期,此事当由法天太后操办)。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

大夏(史称西夏)。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李元昊称帝后,遣使入宋,以臣子身份希望得到宋朝对西夏立国合法性的承认,但遭到了宋仁宗的严词拒绝。宋夏战争爆发。

从公元1040年至公元1042年,三年之间,两国之间相继爆发了三川口之战、

好水川之战

、定川寨之战、麟府丰之战等战役,最终结果都是李元昊大获全胜。

然而常年的战争,令本就经济薄弱的西夏更加雪上加霜,民怨沸腾,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境内各族纷纷起义,叛逃,国力迅速衰弱,已无力再次应对来自中原王朝的进攻。李元昊萌生与宋议和的想法。

宋朝这边,连年征战却屡战屡败,加之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冗兵冗费

”给朝野上下带来巨大负担,导致国内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民变兵变此起彼伏,国势衰颓(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皆是因此而生)。

就在大宋内外交困之际,解决了国内动乱的辽兴宗耶律宗真趁火打劫,营造南侵架势,逼迫宋庭主动求和。

公元1042年,两国再次议和,规定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岁币基础之上再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且改“赠”为“纳”,即岁币是宋方纳贡,不是赠送,两国地位发生变化。宋仁宗对此并未拒绝,但要求辽国约束西夏与宋和谈。此次议和被称为

重熙增币

庆历增币

对于辽国以牺牲西夏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做法,李元昊大为光火,加之两国之间不时爆发的部落冲突,最终致使辽夏联盟破裂,战争爆发。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李元昊下定决心,与宋议和。

公元1044年六月,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宋夏最终达成

庆历和议

:李元昊取消帝号,改由宋朝册封夏国主;宋每年

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

庆历和议让宋夏暂时和平,但并没有维持多久,之后始终是时战时和,岁贡也是时断时续,南宋以后,两国不再接壤,庆历和议便彻底失去历史意义。

当年十月,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征伐西夏,河曲之战,辽军大败;

公元1048年,李元昊被儿子李宁林格刺杀,不久,李宁林格因弑父之罪被处死,李元昊幼子

一岁的李谅祚

(嵬名谅祚)即位,太后

没藏氏

主政。

公元1049年,趁西夏主少国疑之际,辽兴宗再次南征西夏,西夏大败,再次向辽称臣。

辽兴宗统治时期,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孱弱,偏偏他本人还好大喜功,对大宋虽然增加了岁贡,但征召各族部民,大军压境,逼迫宋庭,依旧加重了民间的疾苦,对西夏的战争更是加剧了百姓的负担,致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辽也自此走向了衰败。


大辽亡国

公元1055年,辽兴宗去世,遗命长子

耶律洪基

(萧峰的好大哥)即位,是为辽道宗。为了稳定皇权,耶律洪基任命叔父

耶律重元

皇太叔

。次年,又任命耶律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耶律洪基在位期间,依旧保持了昏君宠信奸佞的传统,致使统治集团内部争斗趋于激烈,国是日非。而他本人却尤好打猎,几乎全年沉迷其中,荒废朝政。

公元1063年,耶律重元与儿子

耶律涅鲁古

合谋发动叛乱,最终被耶律洪基平定,耶律重元自尽,儿子耶律涅鲁古战死。史称滦河之乱,也叫皇太叔之乱、重元之乱。小说中,萧峰帮助好大哥平乱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事后因功被封为南院大王。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大辽第一权奸——耶律乙辛

在此次平叛中,功勋卓著被耶律洪基封为“魏王”,随后排除异己,权倾朝野。

皇后

萧观音

当时受宠,不愿与耶律乙辛同流合污,于是遭到陷害,污蔑其与乐师私通,最后受尽酷刑,含恨自尽,死后被剥去衣物,以草席收殓送归娘家。史称

十香词冤案

为防止太子

耶律濬

(音俊)继位后报复,耶律乙辛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诬陷太子谋反,耶律洪基将之贬为庶人,押解回上京,途中被耶律乙辛派刺客杀死,谎称病逝,年仅20岁。

公元1079年,耶律乙辛趁道宗游猎时,意图谋害皇太孙耶律延禧,最终未能成功,招致了耶律洪基的猜疑。被削去了一字王爵,贬为

南院枢密使

,后又改迁

兴中尹

公元1081年,耶律乙辛因出售违禁品获罪,后得同伙帮助,免于死罪,被监禁。

公元1083年,耶律乙辛谋划出逃宋朝,正碰上自己私藏兵甲的事情遭到揭发,于是被缢杀。

公元1098年,宋夏平夏城之战,西夏大败,失去了横山地区,此后两国交战,西夏屡战屡败,欲求和而不得,处境日益艰难。

公元1099年,在辽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谈,西夏向宋朝请罪,承认宋为宗主国,两国罢兵。

公元1101年,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末代皇帝

天祚帝

天祚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为祖母和父亲以及受到耶律乙辛集团迫害的一众臣子平冤昭雪,将早已死去的耶律乙辛

开棺戮尸

,其族人尽皆贬为奴隶,余党尽皆被铲除。

做完这些事情后,耶律延禧回归

亡国之君

的正常轨道,亲小人,远贤臣,生活奢靡,嗜酒好色,沉迷游猎,荒废朝政。

老天爷似乎也看不下去了,连年降下天灾,加速其走向灭亡。于是乎,大辽治下生活窘迫,走投无路的各族人民为了生存,纷纷踏上起义之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辽斗争。在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仔,便是来自白山黑水之中,

萧峰的另一个好兄弟

,未来大金国的开国皇帝,女真人,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公元1111年,有臣子反复提醒耶律延禧要

警惕女真人

,但他却置若罔闻,压根没放在心上。

“臣治与女真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发,举兵图之”

公元1112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赴东北巡狩,于混同江举办

头鱼宴

,并召集女真各部酋长前来朝贺,席间要求众酋长起舞助兴,唯有完颜阿骨打无动于衷。天祚帝起初恼怒,欲杀之,后在臣下的劝说下,放弃了对其的惩罚。

突然想到了鸿门宴,项羽放刘邦,都是自掘坟墓的行为!

公元1114年,天庆四年(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取得了多次胜利。

公元1115年元旦,完颜阿骨打称帝,定国号大金

开始践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论断:“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

女真人推进迅速,几成摧枯拉朽之势,辽军节节败退,领土大量丢失。与此同时,辽国内部的叛乱也接踵而至,辽亡金兴的局势已不可逆转。

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重镇

黄龙府

,辽国受到沉重打击;

公元1116年,金军攻克辽国东京;

公元1118年,眼见大辽亡国在即,宋徽宗决定联金抗辽,以借机收回丢失二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于是派使臣自山东登州出海,以买马为由,偷偷与金国开始了谈判。

公元1119年,辽国请和,封金太祖为“

东怀国皇帝

”,金太祖不允,继续进兵;

公元1120年,金军攻克辽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

同年宋金海上之盟达成:

金兵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兵攻取燕京(今北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地,以献纳于辽的岁币献纳于金。

金太祖口头允许宋收复地包括西京(今山西大同)及平(今河北卢龙)、营(今河北昌黎)等州。

公元1122年正月,金军攻克辽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耶律大石

、李处温等重臣不知皇帝去向,遂拥立

南京(燕京,今北京)

留守

耶律淳

为帝,号天锡皇帝,史称

北辽

。并派遣使者向金国奏表,请求将北辽纳为金国的附属国,但金国并未答复。

六月,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病故,遗诏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

耶律定

为皇帝,但耶律定在天祚帝身边,不在燕京,只能遥立。德妃

萧普贤女

被尊为皇太后,称制摄国政。

七月,宋徽宗命童贯、蔡攸二人攻打燕京,结果被北辽大军击败,浮尸百里,丢人现眼!

不久,金军南下攻破居庸关,威逼燕京,

萧普贤女

耶律大石

投奔天祚帝,北辽灭亡。

公元1123年二月,耶律大石等抵达天祚帝所在处,但天祚帝却诛杀了萧普贤女,耶律大石因出色的嘴上功夫怼得天祚帝哑口无言,于是赦免了其私立皇帝之罪。

四月,耶律大石领兵攻打金军,结果战败被俘。不过,数月后,他竟又幸运地逃回了天祚帝身边。

不久,金军攻破燕京,将城内所有工匠和财宝掳掠一空,然后按照约定,将燕京六州之地分给宋朝。

(嗟!来食!)

同年八月,金太祖在返回上京的路上病死,时年56岁,弟弟

完颜吴乞买

即皇帝位,是为金太宗。

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于应州被金国大将

完颜娄室

擒获,后被解送金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公元1128年病故)。

历时210年的大辽亡国

……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西辽与后西辽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对天祚帝复国失去了信心,于是率领手下亲信之人脱离朝廷,前往西北军事重镇

可敦城

(即镇州,今蒙古土拉河上游)。此地自辽开国以来便受到历代辽帝的重视,专设有

建安军节度使司

,并为辽

西北路招讨司

的驻地。即使在辽末战乱之中,西北仍然相对安定,有各部军队两万余骑,战马数十万匹。

耶律大石在远离金国的可敦城立足后,开始施行“

养兵待时而动

”的战略,积极争取西夏、南宋以及草原诸部的支持,以孤立金朝,伺机复国。

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耶律大石决定向外发展,由于金国正处于强盛期,难以与之抗衡,于是便决定西征,待积攒够足够的实力后,再东征金国,以图复国。

西征初期,比较顺利,相继攻占了许多地盘,征服了不少部落,最终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暂时修整。也是在此时,耶律大石萌生了

称霸中亚

的想法。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耶律大石在出征前与盘踞西域的

高昌回鹘汗国(西州回鹘)

做了友好沟通,对方同意借道,并盛情款待,然后礼送出境。

翻过天上后,耶律大石攻打

东喀喇汗王朝

葱岭西回鹘

),结果遭到顽强抵抗,战败后他率大军退往高昌回鹘王国,结果这次不仅没被礼遇,反而遭受到了无情攻击,狼狈逃回了叶密立。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于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突厥语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

西辽王朝正式建立

同年,耶律大石再次西征,高昌回鹘王国直接放弃抵抗,并入西辽。

公元1134年,东喀喇汗王朝臣服西辽,成为附庸国;

此时的西辽已经今非昔比,疆域广大,臣民众多,于是耶律大石决定东征复国。随后七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横扫,先后征服了喀什喀尔(今新疆喀什)、和阗(今新疆和田)、畏兀儿等地。之后,因为大漠的阻隔,补给线过长,难以为继,东征之事不得不作罢。

之后几年,耶律大石还曾发起过对金国的攻击,甚至还打败过前来征讨的金军,但战果寥寥。

此后,耶律大石彻底放弃东征复国,将帝国的扩张重心转向西方的伊斯兰世界。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的西辽与中亚强国

塞尔柱王朝

之间爆发了著名的“

卡特万会战

”,西辽最终获得了战役的胜利,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

河中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

),原附属国

西喀喇汗国

花剌子模

均归属西辽。

此战正式确立了

西辽在中亚的统治地位

,周边各族纷纷归附,西辽国势日盛。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逝世,享年57岁。

由于耶律大石在中亚的影响力太大,其名字最终变成了西辽的代称,在他死后,周边政权仍以“大石”称呼西辽的君主。

由于西辽一直活动于中亚西亚一带,其之后的历史与中原王朝几乎毫无联系,所以便不再赘述了。

公元1218年,蒙古帝国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命令大将

哲别

(郭靖的箭术师父)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哲别最终不辱使命,

彻底覆灭了国祚近百年的西辽王朝

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

波剌黑

前往波斯的克尔曼,被花剌子模苏丹收留,并于公元1224年建立

起儿漫王朝

 ,史称

后西辽

。这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

公元125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旭烈兀

的西征大军到来,后西辽臣服,成为属国。

公元1303年,后西辽因无休止的内乱而彻底亡国,并入了伊尔汗国。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契丹人的最后去向

被金国征服的契丹人,后来又与女真人一道归顺了蒙古人,然后在蒙古人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他们被带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并逐渐定居,与各民族融合,之后便不见于史。而被耶律大石带走的契丹人,则与回鹘、蒙古以及中亚各民族相互融合,也渐渐消失不见。

无数的历史事实一次次地敬告全世界:任何民族都不要妄图来征服中华民族,因为无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征服者被中华文明所同化,然后默默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逐渐消失不见。

以上是 古代契丹族是现在哪个民族(带你了解契丹早期历史及最后去向)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