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属于哪个市(高邮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江苏省高邮市属于扬州市。
高邮,是江苏省扬州市代管县级市,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处江苏省地理几何中心、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民歌之乡、中国七夕文化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集邮之乡、中国建筑之乡。
高邮有7000多年文明史,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唯一以邮命名城市。
高邮市位于沿江经济带的长江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西缘。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安徽省)、金湖县,北界宝应县。市区西南经扬州市达南京市165千米,东南经无锡市、苏州市抵上海市331千米,北距北京市980千米。
建置沿革
高邮,属海退成陆地里下河浅洼平原。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表明七千多年前境内便有人类的璀璨文明。
夏商西周时期淮海惟扬州,属古扬州之域。
春秋,吴邗沟地,越并吴属越。
战国,楚并越属楚。
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亦称秦邮,属九江郡。
西汉,先后属荆国、吴国、江都国。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置高邮县,属广陵国。
东汉,高邮县属广陵郡。东汉末,高邮县废。
三国,地属广陵郡,先属魏,后属吴。
西晋,复高邮县,属徐州临淮郡。
东晋,高邮县属广陵郡。东晋和南北朝,高邮西北(今金湖县、天长市部分)侨置幽、冀、青、并州及后魏平阿县,由此形成北阿镇(亦曰三阿),与平阿湖、下阿溪三者合称三阿等地名。
南北朝期间,南宋置高邮县,属广陵郡,又划设临泽县,属海陵郡;南梁起,先后置广邺郡、神农郡,辖高邮县划设的高邮、竹塘、三归三县;临泽县仍属海陵郡。
隋,竹塘、三归、临泽三县仍并入高邮县,属吴州(不久改称扬州),后属江都郡。
唐,高邮县先后属兖州、邗州、扬州、广陵郡、扬州(均为现扬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划江都、六合、高邮三县部分地区置千秋县,天宝七年(748年)改称天长县。
五代十国,高邮县先后属吴都江都府、后唐东都(扬州)、后周扬州大都督府。
宋,开宝四年(971年)置高邮军,直属京师。诏文为:“惟彼高邮,古称大邑,舟车交会,水陆要冲,宜建军名,以雄地望。”军同下州高沙郡,辖高邮县;熙宁五年(1072年)军罢,县属扬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高邮军;建炎四年(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领承州、天长军,辖高邮县与兴化县;绍兴五年(1135年),废州,县属扬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为军,仍领高邮、兴化二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高邮路,辖高邮、兴化二县;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高邮府,辖高邮、兴化、宝应三县,属扬州路。至正十四年(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建都,国号大周。元末,高邮改为散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高邮州,领兴化、宝应二县,属扬州府;洪武四年(1371年),升守御所为高邮卫。
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高邮州,属扬州府,不久遂为散州。古代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由宋置军至清设州,有九百多年中等行政区划的经历。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高邮县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先后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湖西菱塘地区曾先后属天高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
1949年1月19日,高邮全境解放,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仍置高邮县。
1951年11月,隶属泰州专区。
1953年2月,属扬州专区。
1970年,改属扬州地区。
1983年,撤销扬州地区,设立地级扬州市,改属扬州市。
1991年2月,撤销高邮县,设立县级高邮市。实行计划单列,仍由扬州市管理。
行政区划
解放前,八个区一百零六个乡、镇,(以后合并为74个乡、镇)。
1941年底,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挺进高邮县后,将第七区(现为送桥区)等八区(现属金湖县)划给淮南路东,五区临(泽)界(首)路以北划给宝应县,江都县十区划归我县。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我县建政后,共辖一、二、
三、四、六、十区(其中二、三区一九四二年九月至一九四三年四月,属樊北行署代管)。
1943年2月,兴化县兴北区的下官河以西地区划归我县第七区;四月樊北行署撤销,二、三区由我县直接领导,十区划给江都县;夏季以后,四、六、七区共划出八个乡成立新五区。这时,我县共辖七个区。为了适应开展边区,缩小伪化区,以便利随时改造乡保不合理的编制,削弱封建势力的需要,故对一、二、三区管辖范围作了适当调整。调整的结果是:一区所属联治、柳田、柘垛、三个乡划给四区,二沟乡两个保、东潭乡六个保划成保安乡;二区所属龙奔乡两个保,北宁乡四个保划成卸甲镇;三区所属东汇乡三个保、祥林乡四个保划成汉留乡,吉林乡一个保、东汇乡四个保划成东汇乡;陵溪乡、三阳乡划成陵阳乡;四区所属柘垛乡三个保、柳田乡三个保划成张官乡;六区所属四安乡七个保、五宁乡一个保划成志光乡;五宁乡七个保划成薛南乡;五宁乡七个保、王营乡两个保划成薛北乡;紫英乡五个保、龙华乡一个保划成子东乡;临东乡五个保划成洋汉乡。
1945年5月,改一区为三垛区,四区为河口区,五区为官垛区,六区为界首区,七区为黄邳区,由宝应县划入的临泽、汜水两区照旧。
1945年11月,龙奔、汉留区由樊川县划归我县。
1946年01至10月,全县所辖高邮市和横泾、临泽、司徒、界首、马棚、三垛、二沟、汉留、车逻、龙奔十个区。
1947年1月,撤销后的沙沟县时堡区、沙沟区划归我县。
1948年7月,时堡区改时沙区,是年十月,该区撤销。
1948年2月14日,宝应县的夏集、汜水区归高邮县管辖;三月二十八日,撤销临南工委,恢复界首,三垛区委;临东工委改称临东区委。十月十八日,时沙区除潭李乡划给黄邳区管辖外,余均划入夏集区。
1949年1月19日,高邮县全境解放。这时,共有十三个区,一百五十三个乡(镇),九百三十八个行政村。同年1月22日,汜水区划分为汜水、芦村区(汜水区管辖苏幼、镇界、湖城、宋埠、瓦甸、郎儿、汜水七个乡,芦村区管辖胜利、兴阳、兴安、石碑、固营、童口、高杨、寿林、乌塘、芦村、清园、柘溪、圩北十三个乡);2月6日,黄邳区的茭荡、北极乡划给横泾区管辖;2月11日,夏集区的韩夏、新民乡及黄邳区的川青、法青乡划给临泽区管辖,二沟区的中心、中坚乡划给马棚区管辖,横泾区的柳南、柳北乡划给三垛区管辖,界首区改称周山区,黄邳区改称李健区,二沟区改称三垛区;2月17日,淮南炳辉县(现安徽天长县)的南湖、金沟、闵塔区划归高邮管辖;2月19日,江都县的龙奔区划归高邮管辖;3月24日,汜水区划给宝应县管辖,仪征县所属菱塘区新平乡划归高邮县龙奔区管辖;4月9日,重划官垛区,三垛区的柘垛、东潭、米仓、司徒乡及临泽区的三河、西城、大吉乡和薛南乡一部、周山区的白马、龙胜、四美乡划给官垛区管辖;5月5日,南湖、金沟、闵塔三个区合并为南湖、金沟两个区;闵塔区的闵南乡及柳坝乡的一部划给南湖区管辖,余均并入金沟区;5月11日,龙奔区划为车逻、八桥两个区,车逻区管辖十三个乡,八桥区管辖卸十个乡;5月23日,江都县汉留区的春生、林阳、林溪、海溪乡划归高邮县三垛区管辖;6月6日,仪征县的菱塘区全境及公道区的准堤、黄楝、南茶乡划归高邮管辖;6月8日,沙沟、李健两个区划给兴化县管辖,夏集、芦村两个区划给宝应县管辖,江都县的汉留区划归高邮县管辖;10月10日,金沟区金沟镇北端两个村划给宝应县管辖;11月19日,老阁镇以海陵溪为界,该溪以东划给兴化县管辖;12月15日,菱塘区的鹤来乡改称常集乡。
1950年9月27日,金沟区改称闵塔区。
1954年8月21日,闵塔、南湖两区合并为闵塔区,原南湖区六个乡紧缩为三个乡,合并后的闵塔区共为十七个乡,同年12月29日,行政区域调整如下:县属三垛、界首、临泽三个镇分别划给三垛、周山、临泽区管辖;横泾区的茭荡、北极、启东乡划给兴化县管辖,撤销廉正乡,新建林北、沙贯、志强乡,全区共辖十一个乡;闵塔区撤销石坝、闵尖、西河、横桥乡,新建东湖乡,全区共辖十七个乡;官垛区撤销西城、瞿墩乡,全区共辖十个乡;八桥区新建潘阳、唐家乡,全区共辖十二个乡;临泽区从兴化县沙沟区划入丁家村给法青乡管辖,新建瓦仓乡,全区共辖十四个乡。行政区域调整后,全县共辖十二个区,即城区、车逻、马棚、周山、临泽、官垛、横泾、三垛、八桥、汉留、菱塘、闵塔区;辖一百五十个乡(镇)。
1955年5月,城区的武安乡划给车逻区管辖。
1956年2月,行政区域调整如下:撤销官垛区、车逻区;全县一百五十个乡合并为七十六个乡;撤销村一级组织,建立农业合作社八百一十一个。
1957年8月,全县有高级农业合作社六百八十三个。
1958年2月,撤销八桥、汉留、三垛、横泾、马棚、周山、临泽区;保留菱塘、闵塔区;全县各区所辖的七十三个乡合并为三十六个乡(实际建立三十八个乡),建立城镇、界首、三垛、临泽四个县属镇。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闵塔区划给宝应县管辖;宝应县的赵雍、夏集、友映、蒋庄、胜利、固营、营北七个乡及苏雅乡部分地区划归高邮县夏集、王营乡管辖。9月15日,全县将原来的一个区(菱塘)、三十一个乡(镇),调整建立十八个乡(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辖六百九十六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原来的城镇、武安、车逻、闸河、新民等乡镇合并为城镇(公社);东墩、张轩乡和马棚乡的一部分合并为东墩乡(公社);八桥、伯勤乡合并为八桥乡(公社);汤庄、沙堰乡合并为汤庄乡(公社);三垛、二沟、司徒乡合并为三垛镇(公社);甘垛、平胜乡合并为甘垛乡(公社);临泽镇和川青乡合并为临泽镇(公社);周巷、官垛乡合并为周巷乡(公社);周山、志光乡合并为周山乡(公社);界首镇和马棚乡的一部分合并为界首镇(公社);菱塘区改为菱塘乡(公社);龙奔、一沟、卸甲、汉留、横泾、夏集、王营仍按原建制。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制,建立十八个人民公社。12月4日,夏集、王营两个公社划给宝应县管辖;龙奔公社并入高邮(城镇)公社;界首公社并入周山公社。至此,全县共有十四个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恢复界首、龙奔两个公社;4月19日,高邮公社划为城镇(包括武安及车逻的勤王、浩芝大队)、车逻两个公社;三垛公社划为三垛、司徒两个公社;周巷公社划为周巷、官垛两个公社;东墩公社划为东墩、马棚两个公社。这时,全县共有二十个公社。5月22日,菱塘公社划为菱塘、送桥、天山、郭集四个公社;三垛公社的原二沟乡,一沟公社的原南丰、剑鸣两乡合并成立二沟公社;汤庄公社的原沙堰乡改为沙堰公社;甘垛公社的原平胜乡改为平胜公社。至此,全县共有公社二十六个,生产大队四百七十个,生产队四千五百一十一个。
1960年3月,农村体制经过调整,合并为十四个公社,即城镇、车逻、东墩、八桥、汉留、甘垛、汤庄、司徒、三垛、二沟、周山、界首、临泽、菱塘公社;县属场三个,即:万头猪场、农场、果林场。3月23日,车逻公社的新民大队、城镇的太平大队、界首公社的金墩大队及湖西的沙湖、陆桥、张渡等大队合并成立湖滨渔业人民公社;兴化县指南大队划归我县临泽公社管辖。
1961年10月,农场改名为沿河公社,汤庄公社划分为汤庄、沙堰两个公社。
1962年1月,林苗场国营部分改名高邮县果林场。6月30日,经地区批准,同意我县按自然片分设沿运、汉留、三垛、营南、菱塘五个区;果林场划出一部分成立营南公社;设立县属四个镇,即城镇、三垛镇、界首镇、临泽镇,同时设立十四个公社,即一沟、马棚、龙奔、三阳、横泾、平胜、伯勤、卸甲、周巷、川青、天山、送桥、菱塘、郭集。10月13日成立高邮县运东渔业办事处。
1963年高邮县种猪场改名为高邮县蚕桑场。
1964年撤销沿运、汉留、三垛、营南、菱塘五个区委。一九六五年二月,城镇所辖宝塔、太山、武安三个农业大队划出成立城东人民公社;东墩公社划出十八个大队成立张轩人民公社;增设水产养殖场、泰山庙良种场。调整后,全县为三十一个农业公社,一个渔业公社,四个场(果林场、蚕桑场、水产养殖场、良种场)、渔办、一城、三镇、六百二十八个生产大队,五千七百五十八个生产队。
1966年2月,建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撤销农作物良种场。同年4月2日,撤销沿河公社,将所属地区并入城东公社。调整后,共为三十个农业公社,一个渔业公社,渔办、三场、一所、一城、三镇。
1969年6月,撤销运东渔业办事处。
1971年4月,撤销农业科学研究所。
1973年1月,恢复农业科学研究所。同年4月2日,镇社体制合并,临泽镇并入临泽公社,界首镇并入界首公社,三垛镇并入三垛公社。
1975年9月,成立高邮县种鸭场。
1977年1月8日,全县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共高邮县委后,在全县分设五个派出机构,即沿运片、南片、东片、北片、西片党的核心小组。
1982年1月3日,五个片以原党的核心小组为基础,分别建立临城、汉留、三垛、临泽、送桥区。这时,全县共有一镇、三十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六个场、一个所、六百九十一个生产大队,五千六百二十一个生产队,七个居民街道办事处、三十一个居民委员会。
1983年8月3日,高邮县开始农村行政体制改革;到年底,全县恢复乡(镇)、村制。
1985年5月17日,江苏省政府同意临泽、界首、三垛3乡改为建制镇。
1986年8月21日,八桥乡、送桥乡改为建制镇。
1988年4月22日,高邮县政府发文通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菱塘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菱塘回族乡。
1993年6月16日,高邮市委决定撤销区级机构设置。
1996年9月10日,高邮市政府发文通知撤销一沟乡、汤庄乡、沙堰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龙虬镇、汤庄镇、沙堰镇。
1998年,撤销马棚乡设立马棚镇,撤销司徒乡设立司徒镇。1999年12月撤销湖滨乡、武安乡并入高邮镇,撤销张轩乡并入龙虬镇,撤销甸垛镇并入汉留镇,撤销沙堰镇并入汤庄镇,撤销伯勤乡、龙奔乡并入卸甲镇,撤销二沟乡、武宁乡并入三垛镇,撤销甘垛乡设立甘垛镇,撤销川青镇并入临泽镇,撤销营南乡并入周巷镇,撤销甘垛乡、平胜乡合并设立甘垛镇,撤销东墩乡(现为经济开发区)。调整后,高邮市辖19个镇、1个乡。
2000年3月14~31日,全市行政村总数由638个撤并为284个,村民小组总数由5544个撤并为2879个。5月20日,高邮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会议,经江苏省政府和扬州市政府批准,由33个乡镇撤并为20个乡镇。8月26日,高邮市政府研究决定,高邮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江苏省高邮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2013年8月一、撤销高邮镇,以原高邮镇行政区域和卸甲镇所辖黄渡、十里2个村委会区域设立高邮街道办事处。二、撤销马棚镇,以原马棚镇行政区域和龙虬镇所辖奥林、双庙、佛塔3个村委会区域设立马棚街道办事处。三、撤销八桥镇、卸甲镇,将原八桥镇、卸甲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卸甲镇。四、撤销汤庄镇、汉留镇,将原汤庄镇、汉留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汤庄镇。五、撤销司徒镇、三垛镇,将原司徒镇、三垛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三垛镇。六、撤销横泾镇、甘垛镇,将原横泾镇、甘垛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甘垛镇。七、撤销周巷镇、临泽镇,将原周巷镇、临泽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临泽镇。八、撤销郭集镇、送桥镇、天山镇,将原郭集镇、送桥镇、天山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送桥镇。
截止2016年,高邮市有11个镇(街道),1个乡(菱塘回族乡),2个省级开发区(高邮经济开发区、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新区(高邮城南经济新区)。有175个村民委员会,1787个村民小组;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53个居民小组。
以上是 江苏省高邮市属于哪个市(高邮市历史及行政区划沿革) 的全部内容,来自【游乐园】,转载请标明出处!